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它在授课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交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巩固技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大胆开口。如何在实践中贯穿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古诗教学中,不少教师从字词意思到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再到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讲解全面而丰富,但学生却不感兴趣,收获甚少。原因何在?因为我们以所谓的现代的教学方式来教古代诗歌,总觉得是隔了一层,有的甚至用错误的方式来教古诗,更远离了诗歌的特点。我以为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公开课越来越多地以"借班上课"的形式开展。一般而言,除校级公开课可以选择自己班级的学生外,其余大都是借班上课。借班上课,课前师生间不曾接触,是全然陌生的。教师对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等不了解,加之与陌生学生之间缺乏课堂教学的情感基础,备课会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乐”可以改变人的性情 ,使人心情愉悦 ,精神振奋 ,自觉地接受影响。作文教学要摆脱“作文难”的困扰 ,必须使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一、为什么学生作文不快乐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方面 :学生的“积累”不够 ,这是学生作文难的根本原因。客观方面 :第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文章离学生生活较远。第二、老教材提供的一些作文题目不太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三、老教材偏重指导写作技法 ,但线条过粗 ,学生想模仿借鉴 ,却举“笔”维艰。而新教材感觉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完全由学生去感悟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在语言学习中怎么样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实效性,对大学英语教育中由英语由纯粹的"交流与沟通工具"到"存在方式"的转换、由对"生活现象"的关注转向对"文化精神"的关注作了深入性的研究,指出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当中,充分运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是日后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当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通过研究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论等理论,形成了社会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自其形成起,就一直深刻地影响教育思想界,并对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以及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日益重要的形势下,恰当地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文的讲解,教师是在教课本,只关心考试中出现的知识,而未能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活的乐趣。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哲学与生活》在编制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框时,配了一幅漫画作形象的说明,并设计了木桶和短板的对话来进行阐释。木桶代表整体,短板代表部分。下面是木桶和短板的对话内容:木桶:我是整体,若没有我,你们木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你们必须服从我的要求。短板: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们木板,就没有你木桶,凭什么要我们服从你呢?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与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个世纪是信息的社会,图书馆开展信息信息已是大势所趋。本文简单介绍了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图书馆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