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以教学为本体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必然要研究教师的情意状况。从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鼓励独特的课程体验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教师个体情意健康的措施,有利于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0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风情万种的柳树,古往今来,不知撩逗了人们多少绵绵的情思。一、折柳"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者, 应为离别多。"(王之焕《送别》)折柳送别,这一民俗始于汉代。《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  相似文献   
103.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侏光潜)诗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样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艺术金字塔的顶端。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并走进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然而,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诗歌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4.
主要使用运行模式法对简化的SSL30基本握手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通过分析,找到了3种不同的攻击形式,并且对这3种攻击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3种攻击虽然从表面上看都是由于允许不同版本共存的漏洞引起的,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攻击的形式,发现这3种攻击是存在差异的.主要是角色欺骗不相同,而这又可能会造成潜在攻击.最后对这个协议进行了改进,从而有效避免了以上3种攻击,提高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5.
李学 《当代教育论坛》2008,(12):127-128
一、个性化服务的提出背景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最近三四年以来,教育资源建设由于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育宏观环境的变化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6.
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共同体;是课程资源创生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7.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的规律一般都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而共振曲线也是直接定性给出的,学生没有主动探索的过程体验,也没有进行定量分析。笔者通过创新设计,在实验中借助传感器技术定量测量驱动力频率和受迫振动频率,然后经过对比得出规律;通过定艟测艟驱动力频率和受迫振动振幅,可直接用描点法描绘共振曲线,得出规律。  相似文献   
108.
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晏几道《临江仙》:“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相似文献   
109.
李学肄 《文教资料》2010,(20):156-157
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教人以知识,更要培养思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具体方法有:善于对孩子发问,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0.
咏钱诗撷趣     
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生活中离不开钱,钱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如清人袁枚《咏钱》诗所说的那样:“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钱只要会用,还是好的,那些闭口不谈钱的人并不一定就品行高洁。中国古代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