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2篇
教育   255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无形资产是组织拥有的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在当今时代,已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组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何拥有和管理无形资产,对组织的管理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就加强无形资产的内部审计提出管见,以规范无形资产的运作。  相似文献   
382.
双正交小波滤波器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有理式滤波器的构造方法,利用这种滤波器可以构造双正交的小波,它是多项式滤波器的自然推广.  相似文献   
383.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旨在探讨背景资料的运用如何增进电视新闻信息含量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 ,背景资料的运用比例及形式的多样化对新闻节目品质影响较大 :交待背景资料的比例越大 ,类型越多元化 ,形式和位置越有序化 ,越有利于受众有效吸收、理解和占有 ,新闻信息量就越大。有鉴于此 ,本研究提出电视新闻不应停留于信息的平面报道 ,在追求深度、立体的过程中 ,要对新闻信息进行历时性的纵向追溯和共时性的横向联系 ,利用历史和环境背景资料对信息进行扩展、深化、解释和展望。  相似文献   
384.
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新闻工作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所应享有的合法权利,另一部分就是从新闻职业的性质和角度出发所应享有的权利。 新闻工作者同样是公民,因而他必然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普通公民的一切权益,而这些权利同时又与新闻工作者履行的职责密切相关。比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因而新闻工作者在履行职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也不能侮辱其人格尊严。再比如,法律赋予公民旁听任何一个公开审判的案件的权利,作为新闻工作者也当然享有这  相似文献   
385.
我们多愉快     
跳法:双圈,人数不限,但需双数。前奏男孩外圈,女孩里圈,两人一对,面向圈里站立。①~②里圈向圆心做吸跳步四次,先吸右腿,同时双手半握拳屈肘。外圈在原位做同样动作(图一)。③全体面向圆心拍手并跺脚三下  相似文献   
386.
阐述了新世纪的机械工程师应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阐述了新世纪的机械工程师应具有综合素质和信息吸收、加工、输出素质.  相似文献   
387.
壮族的蛙崇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蛙崇拜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88.
《野玫瑰》论争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争是40年代发生在国统区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文艺论争。围绕陈铨的剧作《野玫瑰》,有人拥护,有人赞赏,有人批判……本文拟通过对这一论争全过程的完整叙述,来剖析争背后所蕴藏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389.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90.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革新,意味着减负的同时要增效与提质。习作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一是鼓励开展课外阅读,丰富习作素材积累;二是采用信息教学手段,营造习作趣味课堂;三是整合主题单元内容,建构习作知识体系;四是立足课外实践活动,提高习作创新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进而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