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51.
李庆林 《青年记者》2008,37(17):24-25
关于大众传媒的角色和功能定位问题,是新闻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几乎所有的新闻传播学的教材对此都有论及,但是,明确从社会分工角度来阐明这一问题的,还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5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一个“礼”字,概括出了中国传统传播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53.
新闻是一种信息,这一点在学界已是共识.信息概念的引入,无疑给新闻学本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借鉴现代信息科学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其理解方法,尝试对新闻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作一新的解说,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4.
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作为唯物史观这一科学世界观的创立者,马克思在分析新闻自由概念时,其思想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他把出版自由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停留在对这一观念的内在的一般认识上,而是在它之外寻找物质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本文基于以下三者的内在一致性而提出话语-传播方式(包括传播技术和传播关系)-社会结构的研究路径,认为从话语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着力挖掘传统中国社会传播表象后面所隐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就可以揭示出特定时代的话语和传播方式与社会制度的互构关系,认知传统社会制度得以延续的内在社会传播机制,深化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研究,在历史的脉络中把握变革中国话语和传播方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
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增强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一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意识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出话语是一种表现为观念和范畴的意识,是人们物质生产水平和现实社会关系的抽象反映。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在根据深植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其建设的原则和路径也应从中国实践出发,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为核心,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7.
<正>突发事件是指发生突然,与社会公众密切关联,极有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其他威胁公共与社会安全的事件。2022年以来,东航航空器事故、重庆山火、泸定地震等突发事件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主流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长期以来,报道的时效性、事件的完整性和报道的深刻性是新闻界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8.
网络的开放性与移动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各类信息在以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传播的同时,滋生了谣言泛滥和群体极化现象。文本基于当前国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优化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结合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发布的特点,就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进一步提升新闻发布质量,积极主动地进行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