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2.
设计素描是近年来在设计艺术领域里设置的一门新的基础课程,在实践和理论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设计素描要注重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能力,并将设计思维贯穿于整个素描中。  相似文献   
13.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通过对出身完全相同的舍利姆与杰玛两兄弟不同命运的描写,给我们以下三个启示:有爱的地方即天堂,无爱的地方即地狱;只有爱才能防止金钱、社会地位及欲望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武力是解决外在困境、攫取欲望对象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来源于外在因素的困境解决以后,接踵而至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困境,而摆脱自我困惑的有效手段是爱与执着.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是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与保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试图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形态、机能与素质三方面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特征,对运动员选材及体能训练提出一些训练对策,以期为乒乓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认为:(1)体育理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选择有片面性、教材使用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问题。建议: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和终身化,教材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等。  相似文献   
16.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项目选修运行现状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英德市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的项目选修运行现状研究,分析了在选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目前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不足等问题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及措施,提倡从运动技术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体育意识与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大学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基本要素和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属性。为大学公共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从竞技体育的选材、训练、竞赛、管理四个领域,对在竞技体育中实施人文关怀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运动员选材上,应变革儿少选材模式,抓紧运动员早期人格塑造,坚持"体教结合",寻求技术提高与合理年龄的最佳平衡点;在运动训练方面,应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控,减少运动员损伤,合理处理技术难度创新与人发展间的关系;在运动竞赛方面,发挥竞赛规则对竞技体育的调控作用,今后在规则的制定上应更多的关注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在管理方面,正确认识、处理管理层与运动员间的关系,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与道德修养塑造.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部分世界优秀直拍运动员利用反手推挡技术对付弧圈球的打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该打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直拍训练与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