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关于中西科学会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西科学的讨论,争论颇多,究其因,多在对历史的基本预设与对科学的基本界定不同。笔者以为,无论是西方的或中国的文化传统,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成演化的,科学本是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笔者就中西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简称为:“两条路”——认为人类科学从发展的全过程,即整体看是统一的,但就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看,则有两大方向,两大主流。“生成元”——试图以中国周易“乾坤并建”的思想为系统科学的发展确立不同于原子论的逻辑起点。“形而中”——揭示中国古典生成论模型——阴阳五行的基础是“有象无形”之“气”,此与形而下的西方科学分属不同层面,是中西科学的根本差异之一。现将以上三观点集中归之于下,以冀同道批评。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不仅是知识 ,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 ,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教育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 ,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 ,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一、信息时代的科学2 0世纪以来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世界都遇到了应用界限 ,暴露了它的局限性 ,同时近代科学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危机 ,这一切使 2 0世纪成为科学革命的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与非线性科学相继兴起 ,彻底改变了科学的基础与面貌。…  相似文献   
15.
生成论与"还元论"——生成科学的自然观与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成科学"为基础,提出"生成论"自然观,描述了整体生成演变的世界图景,以及系统生成的主要规律及其特征。并试图超越经典科学"还原论",探索生成整体论的方法论原则:指出分析还原不是唯一的科学简化方法,在整体性研究及简化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元论",论证了"还元论"与经典科学"还原论"的本质差别。主张将"整体论"与"还元论"提升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