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特殊教育曾经很强调“缺陷补偿”,新中国成立后,在吸收中外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缺陷补偿理论,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缺陷补救式课程。但随着生物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的逐步发展成熟,潜能开发也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在特殊教育界出现了“补偿缺陷”与“开发潜能”两种观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特殊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2.
本文主要阐明对肋果茶和茶的茎叶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方法和结论。通过实验研究,描述肋果茶茎叶在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并与山茶科的植物茶的茎叶解剖特点作比较,以期对其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李秀 《科教文汇》2009,(13):129-129
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哪种写作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试图在多媒体环境下运用图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和激活学生图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4.
李秀 《教师》2011,(2):90-90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形式、语法等方面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加以辨析,探寻二者的异同,得出了辨析口诀。  相似文献   
35.
李秀 《新闻传播》2010,(3):96-96
进入21世纪,新闻传媒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地市党报的自身优势,参与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6.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直切体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显而易见,“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活动,不仅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个性,它反映了作者对人的价值、命运等内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因此,  相似文献   
37.
所谓师范性,是指师范院校有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独特的基本的特性,也是高师院校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的前提和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师范性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类课程的职责,而占师范专科课程设置比重最大的专业课往往忽略师范性.我们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和加强师范性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提出在高师专业课教学中,要真正突出其“师范性”必须强化专业课教师对于师范性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学知识的渗透、重视教学的示范性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二语学习策略培训.  相似文献   
38.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比喻成"精神基因",这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中华传统文化看成是"精神基因"虽然是一种形象比喻或隐喻,但具有合理性:"精神基因"观点的合理性根植于基因本身的特性;"精神基因"说具有很好的解释性;"精神基因"说更好地表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基因"的观点,主动、自觉、开放、创造性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9.
孙留涛  李秀 《文教资料》2010,(16):222-224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地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压力。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充分就业,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夯实大学生涯设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我效能感、提升锤炼能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创业教育六项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0.
城市由产生发展到现在,成为了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它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城市的建设活动,都是人改造世界的一种思想意识的体现。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着人类的改造活动,不同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于是不同时期的城市就有着不同的风格。从自然中走出来的人,思想上经历了从最初的"物"到早期的"神",又从"神"向"权"的转变,再从"权"向"人"的发展后,最后回到"物(自然)"中。相应地,城市的发展在人的思想支配下,也由开始的"自然城市"到最后的"自然城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