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当前,我国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意识缺乏、耐心不够、方法不当,甚至包办代替的现象.相当多的幼儿由于自理能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直接导致自理能力低下、与身体成长不同步.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和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增加了家庭和学校的负担.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耐心、细心、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的西部开发及其社会成效”的最终成果——《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重心》,于2008年5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余子侠与冉春博士合著而成,  相似文献   
193.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全人教育理论家,他十分关注女子教育,提出了系统的母教思想。文章对其母教思想做了介绍,并阐述了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4.
班级崩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小学教育中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如今,已蔓延到韩国,成为韩国教育界突出的学校病理现象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笔者对日韩班级崩溃现象的表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防止我国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95.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优点已经开始突现,其一就是能够扩大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但是,网络教育的实施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普遍开展,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功能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应理性看待网络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功能,并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6.
杜学元  黄艾丽 《华章》2007,(9):150-150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主体,作为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为了顺应创新教育的需求,培养创新教育人才,就要率先推动改革,进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97.
学会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而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通过调查可知,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方法和时间管理意志薄弱等问题。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施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成为一个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关注的重点问题。“双减”政策通过“减轻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计划性和分配性”两方面对学生的时间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各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革教育评价,发挥学校时间管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家庭时间管理教育的协同作用,发挥学生时间管理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98.
2009年12月1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09年年会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召开。重庆市委办公厅、北碚区委、北碚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115人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中国60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特邀了晏阳初至今健在的7位重庆学生列席。现将研讨会学术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的关键时期,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文章以高职院校评估为契机,重点分析和探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