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51.
近来,媒体在报道有关国与国之间展开合作或公司间进行合作时,常用到“天作之合”一词,请看以下几篇报道:《东方早报》2013年5月6日发表题为“以色列技术+中国生产和市场:天作之合”的文章。文章写道:“只有借助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才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以色列的先进技术能力和中国的生产能力及市场需求的结合使得以色列和中国的合作成为天作之合。”  相似文献   
52.
[话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下面是某家电视台同一频道在一个月内播放的两幅画面——画面一:冬日,晴空。北京街头出现了色彩缤纷的花卉和高大繁茂的热带乔木,人们饶有兴趣地观看、议论。[画外音]园林工人精心装饰着冬日的北京,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53.
2005年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全国中语会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专题组新一轮编辑工作的开始--来自高考阅卷一线的报告。我们的初衷是,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把高考阅卷中的有益信息传送到一线教师和中学生手中;我们的信心是, 课题组组织的撰稿人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阅卷现场;我们的目标是,将考试与日常教学更紧密、有效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4.
文学史上流传很多“一字师”的故事。然而, 你听说过“半字师”的故事吗?何为“半 字师”?顾名思义,它不像“一字师”那样,完全改 动某字,而只是改动句中某字的“一半”,或增笔, 或减笔。实际上半字之改,也是一字之改,“半字” 之说,不过更显得幽默风趣。  相似文献   
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清代的纪晓岚很有才华,乾隆皇帝总想出题为难他一下。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对联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夫人的对联。联命你即刻撰写一副对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相似文献   
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柔软朱以撒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  相似文献   
58.
如果我们把平时做过的病句题和历年来高考病句题放在一起进行归类整理,不难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绝大部分病句都有一个或几个标志性词语或者说是敏感部位,就如同病人都有征象一样,只要能够切准这些关键点,在病句辨析题上抓分就不难了。下面就以部分典型病句为例,谈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识别病句。  相似文献   
59.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学生要通过文言文阅读关,首先务必过好文言词汇关与句法关,其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尤为重要。它是读懂文言文的最重要一步,每年高考试题中考查的文言实词都在8—10个左右,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能靠死记硬背,必须结合实词所在的特定语境——上下文来推断。下面谈谈文言实词义的推断方法。一、以“文”解文法:即根据文段语句的意思来推断某些词语的意义。例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这个“降”为使动用法,因为是乐毅破齐,不可能是他“…  相似文献   
60.
哑对两则     
杨日红 《现代语文》2005,(12):45-45
张玉书巧释哑对据说清代张玉书常在同僚面前夸耀自己的家乡镇江是风景秀丽、文人荟萃的历史名城。一次,张陪伴几位同僚到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的陪同下,游览了名刹金山寺。有位同僚想考一考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高塔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人索取下对。镇江地方官搜肠刮肚,苦无佳对。此时的张玉书“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游览结束,朝中官员乘船离去,地方官站在岸边向他们挥着右手送行。张玉书见状大喜,拊掌对同僚说,你们看,送行的人对出了你们的下对。并放声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