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郭沫若文艺散文,数量尽管不多,但却是“五四”以来我国散文园地里的艺术珍品。早在三十年代中期,阿英同志在编选《现代十六家小品》时,就已经把郭沫若算作一“家”而加以推崇。他在《“郭沫若小品”序》中说:郭沫若以“一代的不朽之作,而激起小品文运动的大的狂浪,予以不少的推动力。现在的青年读者,未读郭沫若小品的人,大概是没有的吧。”其影响之大,于此可以想见。本文对郭沫若文艺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试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12.
《虎符》的思想意蕴,有现实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既是一篇讽喻现实的檄文,又是一曲先驱者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诗意赞歌。这三重意蕴内在统一,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说文本的较深入的解读,认为钱钟书的《人·兽·鬼》是“现实的”,“哲学的”,既具有现实主义的品位,又具有现代主义的神韵,在思想意蕴方面,有一定的现实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和哲学的高度。这是《人·兽·鬼》不因历史的变迁和多年埋没而减损它思想光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历史小说《起死》与郭沫若的历史小说《漆园吏游梁》.都是写的庄子的故事,在以古喻今、古为今用方面,异曲同上。然而.题材的处理、人物的刻画、艺术手法的运用与语言互不相同。各呈异彩。可以说,这两篇历史小说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