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目的层面看,课程"面向事情本身"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即让学生掌握"事情本身"显现的方式,让学生合乎理性地去生活,让学生以"以道观之"的方式认识世界;从内容层面看,课程所面向的"事情本身"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事情本身"归根到底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并在实践中显现自身;从方法层面看,课程"面向事情本身"的本体性方法是实践论方法,即以体验为中心,通过主体与世界的交互作用回到"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22.
无论是传统教学论所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还是现代教学论所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都不利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智慧。“完成教学转化”需要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做合一”思想为之提供的思路是:为事而学、为学而教、学以致事。“为事而学”意味着为做事而学习,意味着学习做事,意味着做法决定学法。“为学而教”意味着为满足学生学习做事的需要而教,意味着教学生学做事,意味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事”意味着用所学去改造外在世界,意味着用所学来助长自身生命。  相似文献   
23.
24.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意义的生成问题。作为意义世界的生成之路,课程表现为三重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一,师生对"是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事实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本体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认识自身的过程。其二,师生对"意味着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价值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价值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寻找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其三,师生对"应当成为什么"的追问生成了实践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助长自己生命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学生社会资本的理论分析,文章具体描述了学生在学校中的社会资本的五个重要方面:定义、构成要素、作用、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教学交往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学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6.
课程本质论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有三:课程是实体吗?课程有本质吗?课程的本质可以认识吗?课程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叉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我国1978年至2008年的课程领导研究可分为出现期、酝酿期、独立期和勃兴期四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程领导的内涵、任务、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看,我国的课程领导研究还存在若干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29.
课程理解不但追求课程文本的"意义",而且追求课程文本的"意味"。追求课程文本的"意义"体现了课程理解的认识论旨趣,它追求的是客观化课程文本之中的作者意图和课程文本所言及的事物本身;追求课程文本的"意味"则体现了课程理解的本体论旨趣,它追求的是课程文本之于读者的生存所指示的可能性。两种旨趣的不同决定了追求课程文本"意义"的方法有别于追求课程文本"意味"的方法:前者使用的主要是客观的语言分析、心理分析和"文实互训法";后者使用的则主要是读者与课程文本基于"问—答"结构而进行的对话。  相似文献   
30.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意义的生成问题。作为意义世界的生成之路,课程表现为三重意义世界的生成:其一,师生对"是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事实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本体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认识自身的过程;其二,师生对"意味着什么"的追问生成了价值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敞开事物价值属性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寻找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其三,师生对"应当成为什么"的追问生成了实践层面的意义世界,它一方面表现为师生改造外在世界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师生助长自己生命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