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道德健康"系借世卫组织之名臆造的结果,其后因不经考证的互相引用而导致以讹传讹,且与国外的道德健康概念及其研究不存在直接关联。道德健康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必须对它正本清源,在此基础上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关于道德与健康关系的思想和国外道德健康的研究成果,提出我们对于道德健康的新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32.
杨韶刚 《中国德育》2007,2(3):88-89
丰厚的阅读经历是道德成长的重要支撑。“品德与品书”栏目意图通过经典导读、学术书评、新书推介、读后感等形式,提示一条更宽广、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回家”之路,同时也希望这个栏目能成为。我和你”心灵互动、经验分享、共同前行的生命舞台。  相似文献   
33.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作了深刻阐述和科学部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近一年来,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按照《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校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江苏教育研究》高度关注这些成果和进展,“本期关注”栏目用较大篇幅以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择要展示这些成果和进展,期望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地付出智慧和努力。我们期待着广大学校和教师在“学校德育”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和实效。我们也欢迎不同观点的争鸣,并期盼理论探讨的深入。  相似文献   
34.
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如何满足发展的需要针对一个正在作价值观评价、价值观体系建立以及欲寻求有效的价值观学习策略的群体(一 )怎样使学校的价值观学习有成效从 NFER( Taylor和 Lines,1 998)和其他一些关于学校价值观学习成效的研究中 ( Sammonset al,1 995 ) ,我们可以发现 ,这些研究事实上表明了在价值评价和学校的价值观学习中存在着某些反映工作成效的关键性特征及其依据。特 征依 据班主任有明确的价值观概念  班主任对学校工作有明确的价值观目标 ,并且通过突出重点的方式以及持续不断的尝试使得这种目标得以实现。    价值观学习中强有…  相似文献   
35.
人本主义教育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有自由选择能力的整体的人;其教育原则是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学会学习、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知交融。这些教育目标和教学原则所体现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人本主义指导下的两种教育模式——开放教育和促进性教学在教师关注对象、教师任务负担、师生关系和学生感受4个方面存在着显差异。我们应努力学习和掌握促进性教学模式和思想,使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杨韶刚  刘鹄 《中国德育》2009,(12):33-35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思想、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挑战。但是,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没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挑战,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且在心理学的视域内,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7.
中国青少年对自身权利和自由具有明确认识,相信在事关自己生活的重要领域具有自主性和决定权,这与对西方文化中青少年所做的研究结果是近似的。同西方青少年一样,中国青少年也存在类似的发展模式,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主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据此,应超越普遍的文化倾向,更细致地考察不同文化中青少年权利推理所存在的复杂而细微的区别。  相似文献   
38.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39.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弗兰克尔意义分析学说的主要的理论,对其核心概念"精神"在理论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评述,并且对其是否具有宗教性作出了探讨,讨论了弗兰克尔理论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所具有的意义,认为其理论对于解决当前人们的心理以及社会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兴起.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潮成为西方教育的一个主流,在道德教育中,价值澄清学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