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1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1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课堂的生成与开放如何不漫无边际或误入歧途呢?这里涉及教学是服务于宏大的教育目标还是着眼于一时一地的教学任务的问题。教师的知识、情感、思想观念、经验、智慧及对学生的真实的理解在影响着专业的判断力与思考力,且决定着课堂生成的走向与有效程度。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生成呢?一、开阔视野,生成新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强调,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  相似文献   
52.
进入课堂就是开始了一种内心的旅程.观课不是身在教室,心在别处.观课不能冷眼旁观或隔岸观火,观课者除了用学生的视点来阅读课堂,还应该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阅读课堂、理解教师、理解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53.
林高明 《陕西教育》2006,(11):18-19
一、如何开展博客教研在我看来,博客教研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情感的共鸣、教育教学智慧的共创、教育教学思想的共振、教育教学生命的共谐。那么,我们如何来打造无限世界里的这另一个家园呢?一般而言博客教研包括以下方面:(一)自已写的,把记录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长跑  相似文献   
54.
翻开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许多平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教学问题,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在不经意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55.
片断一:一位老师在教学《走近残疾人》一课时,让学生开展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生活的种种不便。学生自由组合成"盲人、哑巴、上肢残疾人、下肢残疾人"等四个小组,同时进行模拟体验活动。模拟活动很快就变成了"比赛活动",比赛谁用一只手穿衣最快,  相似文献   
56.
教育叙事是一种原生态的教育研究.它根植于校园生活,根植于教师的精神世界,根植于幼儿的生命状态,有着鲜活、生动、蓬勃的内在力量.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把深奥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原成生动的故事,是叙事研究的一大贡献.与一本正经的论文相比,教育叙事以更柔软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感受,内在蕴含着熟悉的教育生活片段、五味杂陈的教育情感、闪电般启明的教学顿悟,因而更容易引起阅读者的共鸣,使阅读者受到启发与感染.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到底怎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呢?在实际操作与探索过程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些人简单地以"会不会解题"来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有效"的误读,必然导致教学的误区,只有正确厘清及科  相似文献   
5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一纲一本”的大一统的教材编排方式,大江南北、城乡上下几乎是用清一色的同一本统编教科书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一纲多本”或“一标多本”的教科书政策倡扬多元文化的传播、课程建设的多样性。乡土课程、生活课程、综合课程、个性课程等各种课程类型的开发和改革都体现了新课改中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59.
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教师,大家无一例外地面对这样的核心与本源性的问题:如何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获得意义与幸福?如何在教育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朱永新老师的《教师第~课》便是我们修炼教育人生的必修课,是修炼幸福教育的必修课,是修炼品质教育的必修课,是一本使我们心灵飞翔、人生飞翔的书。  相似文献   
60.
向内心学习     
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习惯强调目光向外、向上、向下的学习,学习的重心在于外在的书本、自然、社会和他人,唯独忘却了返回自身的向内的学习。特别是在教师教育方面,过分地企求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与改变,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世界的涵育、融贯、升华。如在推行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有关部门更多的是考查其出勤率、作业量,很少关注教师内在动力与生命需求,更不要说让学习在教师的内心世界中生根发芽了。没有向内的学习,无法真正激发生命中的光和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