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关键能力作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的重点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内涵的主要参照。高考数学卷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要聚焦关键能力的承前启后价值,遵循育人性、情境性、交汇性和创新性等考查原则,立足逻辑思维、运算求解、空间想象、数学建模和创新等能力发展水平的检测,为高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命题理念的准确体现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一、缘起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相应的高中数学课程简称为"课标课程",相应的数学高考和高考试卷分别简称为"课标课程高考"和"高考课标卷"),这也正式拉开了基于课标的课程改革的大幕。自此,为数众多的与课标课程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人们,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关注起与课标、与课标课程高考相关联的诸多问题的探究。在这些探究的成果展示中,"新课标理念""新课程理念"等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但凡涉及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 “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无疑,“学会交流”是基础.数学,因其可用作交流信息、表达、说明和预测的最重要手段,决定了它在交流能力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数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渠道,必然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学会交流”的场所.交流,应当是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然而,应当承认,传统的、甚至目前的绝大部分数学课堂几乎是教师“独白”的舞台,师生间的交流极少,甚至没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有这样的论述:21世纪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指在研究或解决数学问题时,借助观察、联想、分析、类比等思维方式,将问题变换归结为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进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求解问题时,必须依托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所进行的观察、分析,发现二者的联系,进而合理地将问题等价转化为其它可以解决的问题,并最终解决原问题.显而易见,这一过程必须以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敏锐的数学判断能  相似文献   
15.
今年,福建省将进行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课程的首次高考,高考数学课标卷因此而倍受关注.由于课标课程高考将"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潜能"并重作为其选拔功能的主要体现方式,因而,以检验考生学习潜能为基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逐步深入,数学研究性学习如果仅停留在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或延伸这一层面上,只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而不是同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学习之中,与数学课堂学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会出现高一轰轰烈烈搞研究性学习、高三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现象.这无疑与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相悖的,也必将削弱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作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即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学习之中,实现二者的有效整…  相似文献   
17.
柯跃海 《福建中学数学》2004,(5):F002-F002,3-4,12
1课例评价引发的思考1.1课例实录1.1.1呈现学习目标教师呈现本课时学习目标:已知角a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a的其它三角函数值(给值求值),同时出示问题:(1)已知tan(0)mma=?求sina的值.(2)设0/4ap<<,且sin(/4)5/13pa-=,求cos2/cos(/4)apa 的值.要求学生先自主探究求解方案,而后在学习小组内与小组成员交流成果或合作解决遗留问题.1.1.2个体自主探究与组内合作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偶尔插话参与小组内部的交流活动.1.1.3组际交流反馈学生甲对于问题(1),我们从定义出发,得到tana与sina的关系链:tancosaacscasina,并由此求得sina的值.但过程繁…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业,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早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然而,数学作业的设置与完成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首先,绝大多数数学作业被局限为课堂学习活动之后的巩固与反馈性形式,而非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其次,作业被设置为“一统”的形式,表现为同一内容、同一难度与要求;再次,作业设置时,“三多一少”现象普遍存在,即: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交流合作的题目少.凡此种种,再加上有的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考虑,随意拔高,补充难题,使多…  相似文献   
19.
"应用"的近似词是"使用、运用",它形容将某事物"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在数学上,狭义的"应用"是指利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生产或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广义的"应用"是指利用数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标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必修模块与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知识间的联系纵横交融,交汇渗透.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