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70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教局在小学进行“渗透结构,提前读写”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这项实验吸取布鲁纳学科结构论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文道统一”、“熟读精思”等传统语文教学宝贵经验,通过渗透语文学科基本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用形象的比喻法渗透句子结构知识,把抽象道理隐含在具体形象和生动比喻中,寓教于喻,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统率作用。例如把一个主谓句比成一个象布娃娃、不倒翁一样的玩具人,由话头、话身两  相似文献   
33.
关于我国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大家对初中部分的看法比较一致,对高中部分则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同是一套根据1956年大纲编写的高中物理课本,1957年曾因普遍反映负担过重而发了精简指示,到1958年以后则被认为是少慢差费,到1964年后又被说成是过深过难,要求作大幅度的删减。回顾一下这段经历,至少可以说明,要比较恰当地解决高中物理内容的多少深浅问题,是需要认真下工夫研究的,粗枝大叶地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就想着手解决问题,是  相似文献   
34.
在军事记者的眼里,笔就是枪,笔就是导弹,笔就是雷达,笔就是军歌,笔就是战士们的朋友.军事记者,其实就是一支写不秃的笔,就是一支能勾画出感天动地作品的笔.  相似文献   
35.
广播电视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所谓“开放性”,就是采用多种媒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的“校园式”教育的时空观,实行远距离教学,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中等及其它专业教育的机会,以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大创办以来,一直是朝着“开放性”的目标前进的,但是,“开”的还不大,“放”的还不够。当前,电大正处于改革的洪流之中,改  相似文献   
36.
笔者平日看报发现一些新闻报道用语有“画蛇添足”的错误,这是对一些词语的含义不甚了解所致. “关于学习雷锋的请示报告”:“请示”后面不能加上“报告”二字,因为“请示”和“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众多莘莘学子都考上了大学”:“莘莘学子”前面不能加“众多”二字,后面更不能加“们”,因为“莘莘”本身就是形容“众多”的,“莘莘学子”即指很多的学生.  相似文献   
37.
在写新闻报道的时候,“国事”和“国是”是经常要用到的两个词语,如果不掌握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就会用错. “国事”一词语出《战国策·燕·三》:“出见田光,道太子日愿图国事于先生.”“国事”意为“国家的大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 与“国事”同音的近义词是“国是”.“国是”一词语出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士民哉!”“国是”意为“国家大计”.“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愿相国与诸士大夫共定国是”中的“是”即为“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这样看来,“共定国是”,即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 “国事”和“国是”虽然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一是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前者多指具体事务,词义较实;后者多指大政方针,词义较虚.  相似文献   
38.
清代嘉庆年间,有人根据"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同朝大臣马宾王两人的名字相同这一事实,出一上联曰:"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名宾王。"此联一出,竟无人能对出下联,遂成了"绝对"。直到民国初年,《大公报》主笔恰好一个姓龙,一个姓龚,于是,有人就为该"绝对"对出了下联:"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