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21.
如果将公开课定性为一种示范课。即充分和集中地展示执教者对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的追求.供观摩者评议、学习乃至在某种特定含义上的效仿。这未尝不可;进而,如果将公开课设定为一种探究课,即通过特定课例来奉献执教者对某个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尤其是通过对该问题化解流程的演示来表达教研主体的课堂价值取向,并在开放的研究氛围中获得多元化评价,从而共同深化课堂教学思维,这自然更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问题在于:在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公开课本身不由自主地被异化和俗化了。首先,看开课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2.
潘涌 《未来与发展》1995,16(4):40-44
作为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和战略理论家,邓小平同志善于从全球战略态势出发,宏观地审视和思考一系列专业领域的问题。他高屋建瓴的教育发展战略观,即属于他关于共和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研究他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对于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而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3.
上述三项教案创新的基本内涵,是在确认语文教案继续“存在”的前提下而言的。当语文教案走向内容个性化、编制过程开放化、尊重学习主体自主化,教学目标自然会随之而走向生成化。教师、学生是活跃的变量,底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开放的审美框架,生命力的互动将启迪智慧、催生灵感和激发热情,并使所有的教学子目标包括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智能性目标都服务和服从于“全人发展”这个最高目标。证如一位语文教师在反思《〈卖油翁〉一课留下的遗憾》时意识到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既定教案无法圈定的。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4.
告别大批量“生产”、走向小班化教学,从而赋予每位学生个体充分释放生命智慧的言语实践机会,使其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最优化发展——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5.
魏书生的出现,对当代语文教育的生态而言是一种颇具活力的异质介入;魏书生的存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质性改革,至今依然有值得思索的新鲜价值。在语文新课程全面推开的2004年,屡屡出现有思想、有深度的质疑和批判的佳作(如《教师之友》2004年第1期、《福建教育》2004年第5期、第8期等),具有冲破崇拜教学明星、解放语文教学思想的积极意义。怀着同样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强烈动机,笔者认为要理性地、历史地重新解读魏书生,即使作为一种教学遗产,不论是有情的还是无奈的“落红”,都是营养语文新课程的“春泥”。  相似文献   
126.
<正>(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本文未标注的引言均出自此书。)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思想源泉之一的《论语》,内容涉猎广泛,论述丰富多彩,充满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虽历经数千年岁月的磨砺,其魅力非但没有消失、弱化,反而  相似文献   
127.
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旺盛的个体生命活力和勇于担当救国救民重任的崇高历史使命意识;语文课程内容改革重在将言语精品引入教学流程,使学生在体验和品味中发展自己独特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言语表现能力;教育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对某种学问的兴趣,或者教师将学生对某种学问的原有兴趣开发出来转化为极富有享受感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8.
PISA: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阅读评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述评PISA的阅读评价观,详细分析其价值理念和具体内容,并结合样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指出其普世价值;概括了PISA的阅读评价观:旨在引导学生养成以思考为内核、以评判为形式、以人格提升和思维品质优化为目标的全新的"阅读能力"。PISA的阅读评价观启发我们阅读教育应尊重个人主体,释放表达活力。  相似文献   
129.
潘涌 《中国教师》2012,(23):33-35
<正>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经在欢呼和歌声、奖牌和鲜花、缺失和遗憾的簇拥下定格在人类奥运史的绚丽华章上。这届人类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鲜明的英伦文化特色卓然有别于历届奥运会,包括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作为伦敦奥运精神的象征,其开幕式和闭幕式在硕大无比的主体育场"伦敦碗"里,凭借展示英伦三岛文明的历史进程而演绎了自由浪漫、激情奔放和活力四射的艺术风格,不但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130.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国家教育意志为本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课程范式。母语教师束缚于指令性课程范式,其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日趋格式化。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语用教育观得到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的共同关注。积极语用教育观是教师旨在克服学生长期存在的种种消极语用弊症、激励其主动表达和创意表现的母语教育新理念。它要求唤醒母语教师积极语用的自觉意识,重构其语用能力体系,练就基于语用规范的卓越的母语表现力,由此发展为母语创造力。解放阅读和活化语用是母语教师语用能力重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