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心理学大师也并非神仙,能治疗别人的心理疾病自己未见得就心理健康。本书着重探讨了西方历史上最有名的36位心理学大师的"失误":他们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上的缺陷;对学科后来发展的消极影响;大师们的创伤性经历和人格缺陷等。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12.
作为认知科学中的重要理论,语言模块理论为现今新技术条件下的语言认知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进路,其上位命题是"心理(或认知)是模块性的"。文章试图考察该上位命题中隐含的认识论问题,分析了模块理论中功能主义的核心假设,从计算与结构两个角度论证了模块化的认知机制,阐释了模块理论对相对主义这一认识论难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13.
在心理学的“理解”与“解释”的关系问题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各有优势与不足。维果茨基是理解有余而解释不足。皮亚杰是解释有余但理解欠佳。“视界论的转向”有可能在超越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基础上将理解心理学与解释心理学统一起来。因为视界论具有哲学释义学、符号学和意义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S.Pinker提出了“语言本能”说,反对“语言是文化产物”的传统观点,主张语言是一个进化而来的天赋模块。他采用语言的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剖析,对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语言习得的考察,对语言异常现象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证实了语言在各个层面上的普遍性及共同的进化根源,从而论证了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迷信的本质、特征和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界定迷信的概念和揭示现代迷信的基本特征入手,认为迷信并非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迷信在本质上是人们对自身的命运、运气的一种非理性的信仰和活动,现代迷信的存在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福多与卡米洛夫关于模块的概念,重点分析双方在模块的先天性与后天性、信息封闭性与信息通达性以及领域特殊与领域一般等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实质,指出卡米洛夫将发展观注入模块学说的内在合理性,进而尝试着为认知科学的研究指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方心理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依据近20年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对皮亚杰及其学派的历史局限性作重新评价和定位。指出在“发展”的概念、“智慧”的生物学解释、“平衡”概念的解释力和“逻辑决定论”的信念等方面,发生认识论均存在重大不足。充分明确皮亚杰学派的理论失误将为认知发展心理学提供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认识论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如果说,当代认识论向何处去是颇具世界范围的哲学热门话题的话,那么认识论的“科学化”问题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所谓认识论的科学化是指这样一种尝试:把认识论从传统的哲学学科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具有自主性的、独立的纯科学学科。这一尝试不啻是对自笛卡尔以来传统认识论观念的严峻挑战,甚至有可能导致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那么,认识论为什么要科学化?怎样才能科学化?认识论科学化可能吗?本文试图以当今西方流行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论为代表,从“元认识论”的角度,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所谓弗洛伊德放弃了他的神经学模式的观点,在详尽地占有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论证弗洛伊德的神经学模式贯穿于他从最初研究到最终概括的所有著作的中心,而且他整个心智理论的基本陈述都依赖于神经学的观察和推测。神经学模式为精神分析理论提供解释框架,并导致弗洛伊德心身观上“机能同一”的心理生理一元论。  相似文献   
20.
从皮亚杰的人格形成及其特征看他对教育的真实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皮亚杰对教育的影响,历来有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或评论:一种意见认为,皮亚杰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它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与之相反则认为,皮亚杰理论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只能对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所谓皮亚杰对教育的贡献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神话”。①更有甚者,皮亚杰晚年在接受采访时竟然声称他对教育没有真正特别的兴趣;他说作为一个“发生认识论者”,他对教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或对教育没有什么看法。②也许这只是皮亚杰不谨慎的戏谑。但问题是,皮亚杰的这一说法就使本来很复杂的问题——他对教育的态度问题或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