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讽谏作为诗歌的一大社会功用,从<诗经>时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诗经>中大量的讽谏诗开启了中国讽谏诗之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屈原便是一继承者.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所流露出来的讽谏意味正是继承和发展<诗经>中这种讽谏传统而来的,同时这种讽谏特质在经过屈原的发展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讽喻、批判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背诵,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背诵在师范院校中文系古文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加强背诵对陶冶情操、增强记忆力、培养语感以及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考试改革对古文背诵的方法和背诵对人文素质的提高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3.
墨子、陶渊明、曹雪芹三人生活在三个不同的时代,但无一例外的与乌托邦心态结下了不解之缘.墨子大公无私的"兼爱"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曹雪芹的"大观园",一脉相传,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即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它们的兴衰、浮沉,正是其由建构到存在到幻灭的"生命"历程.而这种"生命"历程在乌托邦心态的主宰下,有喜有悲,喜的是曾经的存在和建构而显现出的灿烂与辉煌,悲的是转瞬的消逝与凄凉而带来的无法抗拒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