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过去的一年级只注重识字教学,往往忽视了作文起步训练.小学作文起步太晚.是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小语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  相似文献   
52.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所谓青铜是指铜、锡、铅的合金。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23课《世纪宝鼎》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本课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许多与青铜器有关的词语的意思。一言九鼎:鼎是重要的礼器,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鼎一般成奇数陈列,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所以鼎又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加官晋爵:爵,青铜酒器。周礼中,上级给下级赐酒用觯,下级给上级敬酒用爵。前车之鉴:鉴,形似大盆,用以盛水或冰,巨大的也作浴器。古时没有镜子,古人常盛水于鉴,用来照影,因此铜镜也称为…  相似文献   
53.
数学美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泛谈数学美收效甚微.通过数学典型例题将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渗透到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程精神,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4.
当学生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是掌握了基本不等式之后,对于一些求用料最省、容积最大、利润最高的应用问题,通过训练很快会达到轻车熟路的地步.但总感觉这类问题有些"熟套",设计的成分太浓.为了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功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拟了几道以身边的生活常识为背景的不等式应用题.  相似文献   
55.
少年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养成的完整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则有赖于思想品德课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教学任务的实现。要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引入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为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课产生兴趣,具体方法有:①谈话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师生在相互谈话中引出课题。②释题法。有些课文的题目中有一些难懂的或重要的字词,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释这些字词的过程中明确课题。③情境假…  相似文献   
56.
一、教学要求不要面面俱到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要求却很多,有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实验操作等。如果我们对这诸多要求不加选择,蜻蜒点水地面面俱到,这种没有取舍没有重点的教法,只能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授课效率的课,实际上是浪费了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57.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课《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本课生动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革命者在被关押的狱中进行联欢的动人场面。因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狱中的革命斗争也毫不了解,文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没有丝毫联系,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本课时,我实施以课文为基点的辐射性迁移,在迁移中创建一个比较宽广开放的教学空间,拓宽教学视野,扩充教学含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向旧知迁移加深感性体验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监狱生活的情景,我设计了这样—组问题,大家还记得小萝卜头吗?敌人是怎样对…  相似文献   
58.
惩罚的艺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要说明的是,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9.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本课生动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革命者在狱中开展联欢活动的动人场面。因学生对事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狱中的险恶环境和革命斗争也不了解,文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没有丝毫联系,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0.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把“110”读成“幺幺零”,而不是“依依零”,同样,“911”也不读“九依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竞是国家红头文件规定,还是老百姓约定俗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