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有这么一句话:“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两方走’的偈子。“何谓“偈子”?教材注释道:“佛经中的唱词”。这一注释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完全相同。我们可以在这个注释的基础上对“偈子”作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2.
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由于它距今年代久远,加上一般人又很难看到实物,故人们往往望文生义,把麈尾与马尾拂尘看作是一类东西。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编者对其中“拂尘”一词的解说是:“形如马尾,后有持柄,用以拂拭尘土,或驱蝇蚊,俗称‘绳甩子’。古时多用麈(zhǔ)兽之尾制成,所以又称麈尾。”这样,就把麈尾和拂尘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3.
“小康”一词的资格很老,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代,“小康”一词受到儒学的渗透,成了哲学专有名词;“小康”是儒家学说中阐述的一种社会境界,它比“天下为公”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