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21.
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割裂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每股净资产最大化和对上市公司经济资源的控制或索取为其主要目标这一结论,然后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实践(分为不分配现金股利,为再融资而满足监管条件的低派现,和控股股东的高派现套现这三种),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控股股东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是为控股股东的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22.
流行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军 《研究与开发》1991,(4):1-5,23,T006,7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80年代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由“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转变,从而导致不受监督制约的“伯利-米恩斯”式的管理人导向型向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控制与监督的“投资人导向型”转变。中国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正在超常规发展,引进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可以弥补国有股退出的空间,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是潜在的最合适的上市公司治理监督主体。  相似文献   
24.
公司治理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企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文章运用资本结构理论和内部人控制理论,结合我国实际,从中小股东联盟、债权人、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四大监督主体出发,探讨其作为公司治理监督主体的有效性,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非国家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目前是公司治理最有效的监督主体。  相似文献   
25.
王宗军  蒋振宇 《科研管理》2006,41(1):274-284
通过对257家新兴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研发人员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员工信息素养对外部知识效应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员工信息素养对外部知识获取与内部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技术探讨了企业规模对员工信息素养的制约效应。结果表明:员工信息素养对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吸收效果均有促进作用;此外,企业规模越大,员工信息素养对技术知识与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促进作用越小。本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员工素养与企业创新等领域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有效提高员工信息素养、增强外部知识吸收、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相关联的子过程,且认为原始创新投入也会对第二阶段经济产出产生直接影响,进而运用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研究了我国15个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8.
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中国加入WTo时所签订约在市场准入、货物贸易、投资与技术转让、服务贸易等方面与汽车业相关的政策条款,结合对国内汽车行业和国际汽车工业竞争态势的分析,针对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冲击和我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后的战略对策做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9.
30.
基于企业内外部视角,结合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和企业创新的内涵,本研究构建关系强度与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探索内部关系强度对外部关系强度的间接效应,并以武汉、北京等地266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意愿呈倒U形关系;外部关系强度和内部关系强度均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适度的内部关系强度正向调节外部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对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认知,也为企业的内外部关系强度平衡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