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阅读品质是文章学和语文教育学研究的课题之一。阅读品质如何,对阅读活动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品质指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并直接制约阅读质量和效率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它是个多元指标系统,主要包括阅读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语言品质和阅历品质四个方面。鉴别阅读者的阅读品质,应从上述方面综合评定。本文拟对阅读品质诸要素作出具体分析,以资评价阅读品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讲究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放语文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现。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性质是语文学科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育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一致;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过反复;但随着语文教育改革和研究的不断深化,又达到了新的统一。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目前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比较恰当、完整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一、作文教学与研究的恢复与重构1.写作理论的重新梳理。作文教学与研究首先发端于写作理论领域。粉碎“四人帮”初期,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等编写出偏重写作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写作基础知识》,主要分绪论、材料、主题、结构、叙事与抒情、议论与说明、描写与对话、修改、文风等板块。这种偏重写作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首开写作理论先河,为写作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这种知识体系型的写作理论难以适应当时为学生作文打基础、普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需要,于是写作教学与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了文体技能训练。1982年路德庆主编的以文体技法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和评价了“作文三级训练体系”,认为这一体系纠正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只片面追求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做法,强调认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文章还通过事例说明,这一体系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研究教学语言规律,必须对一般语言规律和交际语言规律进行研究,以对它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遵循、正确运用这些规律,从而使教学语言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由此,本文致力于对语言规律、交际语言规律和教师职业语言规律予以探讨。   一、一般语言的规律   (一 )渐变性规律。渐变性规律是由语言的稳固和变化这种对立统一的性质产生的。这条规律表明,一方面,语言是规范性的,对一定的体系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语言具有相对均衡稳定状态;另一方面,语言结构体系会发生演变,这种演变只是逐渐质变,而语言的运用则是…  相似文献   
17.
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在学习语文中,无论听说读写都离不开分析。现代社会的高交际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益发显示出分析的快捷、准确、缜密、深刻、灵活的重要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分析品质,让学生掌握分析这一思维机制和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及其以后适应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分析是对事物或学习对象的整体进行局部分解,并逐一对其各种因素和矛盾的各个方面深入考察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