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吕旬 《华章》2010,(1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经济立法和具体适用中所应遵循的准则.它是经济法精神和价值的反映,是经济法宗旨和本质的具体体现.本文借鉴的是李昌麒教授的七大经济法原则,讨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对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教师的生存状况不仅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与效果等。为此,我们从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倦怠、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师生理健康四个方面,对天津市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我市教师总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采取适当对策纾解教师压力,提升教师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3.
比较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南部经济发达省份近十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发现,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院校和在校生总数较高,全省人均占有率较低;珠三角地区院校集中度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办学主体以政府为主,民办院校少;院校办学水平差异悬殊。  相似文献   
24.
唐代是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科举考试中,唐政府制定并施行了诸如“考功别头”、“结款通保”等一系列廉明的管理措施,相对保持了科举举士制度的纯洁性,为有效地选拔人才提供了保证。唐代科举考试的廉明管理,对于进一步完善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强化考试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贺铸200余首词作调名的具体分析,并和张辑的改调名现象加以比较,说明贺铸喜改调名的原因在于想要恢复词牌名实统一传统,这一作法体现了贺铸的词学理想。  相似文献   
26.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探索新时期农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认为开展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是西部贫困地区职业学校走出困境、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和现实的方式.  相似文献   
27.
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針,就象灯塔一样指出我們教育工作的方向。自然,小学算术教学也不例外,必須努力来貫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針。特别是应用題教学,是最好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感染,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和积极学习等优良品質,以及坚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的。  相似文献   
28.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探索新时代农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是西部贫困地区职业学校走出困境,提高办学效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现实而直接的实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前的师德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只重正面要求,明确规定底线;针对只重划一要求,实行分层建设;针对只重简约要求,追求细致入微;针对只重宣传教育,加强制度建设等,是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30.
“悔错字”文书是贵州地方大型档案资料清水江文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农林业生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纠纷调解,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遗存于清水江流域。通过整理与分析“悔错字”文书,文章着重对这一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纠纷的调解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调解林业纠纷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