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从战国到南北朝时期,它活跃在亚欧草原的历史舞台上,对中国及欧洲历史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匈奴族有着悠久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思想,匈奴史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体现英雄崇拜情结与民族情感;注重对汉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与资政性。  相似文献   
32.
章回顾了乌兰夫对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总结了他在发展民族高教事业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和进行的精辟理论阐述,认为这些经验和理论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为纪念乌兰夫同志诞辰100周年,由本刊编辑部举办的“乌兰夫研究”学术座谈会于2006年11月5日在我校举行。我校蒙古学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以及宣传部等1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与会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回顾了乌兰夫同志在民族工作、经济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概括和总结了他在这些方面的思想。经过认真而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现阶段关于乌兰夫同志研究,无论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还远远不够。因此,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下面一组文章是从本次座谈会上学者的发言中挑选出来的。虽然囿于篇幅,可能是言而未详,但是希望能或多或少给读者一些启发,以期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乌兰夫,加入到乌兰夫同志的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34.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内蒙古地区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使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早发性与延续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冲突性与融合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的特点。秦汉时期内蒙古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添了中华文化的活力,而且也奠定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基本格调。影响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为以后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称为中华文化三大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必将被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海洋和航天技术等所替代,依靠科技和教育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大趋势,这种趋势必将带来农业观念、技术及生产关系的改革。正如小平同志所讲“农业问题,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要靠生物工程,要靠高科技”。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来看:目前,我国仅有35%左右,与发达国家70%的贡献率相比,相差甚远。那么,要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飞跃,能够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对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我国来说,其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谈不上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36.
王昭君出使塞外,汉匈民族和平相处,被作为历史上民族团结与友好的一段佳话。自古以来,出现了大量歌咏刻画昭君的文学作品。但是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却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王昭君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悲剧人物被描绘的。人们对他寄予了无限同情、悲悯。从历代歌咏昭君的诗中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对王昭君艺术形象的这种塑造,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昭君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历代作者对社会现实、国家兴衰、民族矛盾、人生际遇等问题的认识和情感抒发,包含了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论述了战国及秦代神仙学说的基本内容,指出: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下,秦始皇为达到长寿成仙的目的而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大兴土木,说明成仙的欲望对秦王朝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文章还对秦始皇痴心于成仙不死和全面接受神仙学说的原因,从个性、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文化水平及现实政治需要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剖析。指出神仙学说的影响是造成秦始皇晚年昏庸暴虐、统治失误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秦朝短命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8.
张益群  王绍东 《职大学报》2013,(3):95-98,107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直以来由于“小人哉,樊须也”这一句话背负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罪名.然而一直将自己看做西周礼制的继承人的孔子,不可能轻视西周国民经济的根本之业——农业。就孔子本人来说也不仅参与过农业畜产的工作,而且经营的十分成功。但是孔子一直以来以正名为务,樊迟不顾自身名分,理解错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反而询问孔子关于农事的问题,孔子自然要对他进行批判,因此说“小人哉,樊须也”。  相似文献   
39.
秦亡于二世的历史文化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亡于二世,有着深刻的历史化背景。秦帝国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和秦始皇专横暴虐的高压政策,是沙丘政变这一偶然事件的必然因素。法家化的培植和浇灌养成了秦二世自私暴虐的性格;所受教育,使他局限于法家学说的圈子之中,无法改变秦朝残暴严酷的统治政策;用人的失误,为赵高篡权创造了便利。法家思想与化的缺陷。是造成秦亡于二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0.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