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材的革新,使得现代英语教学重心已由单纯的话法教学转向以交际为主、语法为辅的任务型教学,这也就意味课堂语法教学面临着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进。因此,高师英语教师必须从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观念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和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对微课程定义、形成、设计和开发等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微课程设计大部分采用线性设计模式,这与微课程自身特点及实施环境是相悖的。鉴于此,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的定义,并在"新三论"和学科科学的指导下,提出了微课程的非线性设计模型——点链圈(PLC)模型,并系统地介绍了该模型设计的原理、思路、框架、内容、主要特点及局限性和适应范围。实践证明,这一模型对中小学微课程设计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丰富和拓展了课程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53.
梁友明  王陆 《电化教育研究》2022,(9):98-105+113
组织中阻碍深层次协作的关键因素是缺乏组织结构的支持,知识治理能为教师反思提供组织机制保障。为了探讨循证课例研究中优化教学反思的知识治理路向,研究以靠谱COP项目的四个循证课例研究小组的教师集体反思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循证课例研究中的教学反思过程包括教师个体反思、组内集体反思、组间集体反思、大学研究者介入的U-S协作反思四个环节。教学反思转化为教学改进的过程中会面临多重的矛盾与冲突,故需引入目标机制及疑惑消解等知识治理机制,促进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之间的融合;其次,引入组间汇报分享机制及组间互评机制,推动组内反思与组间集体反思之间的转化;最后,引入三级沟通机制及元反思机制,以缓和大学研究者与研修教师之间的话语冲突,提升研修教师的元反思能力。通过引入适切的知识治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学反思转化为教学改进的效率,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育及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  相似文献   
54.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CSCL(Computer Supponed Conabo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的三次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习活动,聚焦于CSCL小组的知识建构层冰及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本文作者使用了参与性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中,出现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他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建构的特征;2.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中,有78%的知识建构达到了意义协商层;3."提问-响应"和"阐释-澄清"作为主要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行为出现在三个小组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而知识建构层次能够达到意义协商层的小组,其知识建构过程还包括有"冲突-辩论"和"综合-共识"的认知行为;4.知识建构是一种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深化认识和意义协商的开放性的互动活动,而非教师担当权威控制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55.
RBL的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RBL)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学习设计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文中分析了目前RBL的学习设计模型、RBL资源的选择和资源的学习支持属性等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RBL学习设计中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RBL中的资源生命周期及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型,为深入开展RBL的学习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决课例研究中知识生产能力不足、教师改变没有抓手且缺乏知识创新等问题,文章通过引入大数据赋能的知识治理方法,采用课堂观察方法和行动研究方法对课例研究组织进行了层级治理和关系治理,变革了课例研究组织中的组织结构,设计了大数据赋能的知识治理协调机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课例研究活动中的录音和文本等过程性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知识治理促进了组织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带动了组织知识结构的优化,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助推了数据赋能的教师循证改变等.同时,研究也发现知识治理中协作机制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反映出当前循证课例研究组织中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持续性对话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相似文献   
57.
研究者日志:使用WebQuest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以一个高中理科WebQuest案例《小蜜蜂的家》为线索,介绍了作者在帮助一线教师将We-bQuest这种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行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反思。  相似文献   
58.
在智能教学系统中两层动态学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生模型是智能教学系统的核心部分 ,是智能教学系统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依据。本文提出了一个两层动态学生模型 ,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跟踪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学习者的综合特征 ;2 .针对学习者二级特征采用面向教师的半开放的动态维护方式 ;3.组织二级特征的信息采用流水账的形式。基于两层动态学生模型 ,本文采用广义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学习者二级特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9.
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是IBM公司全球大型公益项目"重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接受IBM公司及教育部的委托,承担了对项目的外部评价工作。本项目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投入及时,项目开展顺利,很好地实现了项目目标,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项目在内容、形式、组织、管理、达到的效果,以及企业的参与形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为其他国际大企业与中国教育部门的合作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60.
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是大学与中小学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途径。本文以作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大兴区和东城区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提出四种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模式:咨询诊断模式、项目研修模式、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和大学支持下的同侪互助模式,并介绍了四种模式的特点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