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山西沁水土沃村东之舜汤二帝行宫内,存有一元代戏台遗址,并有元代、民国两通碑刻,分别记载了此戏台初建重修时间,以及当地元代以来的戏曲活动.这是山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元代戏台遗址.元代碑刻中所记女真、蒙古官员参预戏台修建之事,在现存元代戏台文字记载中,仅见此例,其资料价值弥足珍贵.同时,民国碑刻中所记村社演戏不遵古风,破坏旧章,竟被刻碑传世,以示惩戒,这在古今戏曲史上,亦仅为见,也算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12.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后,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社,在泽州、阳城、沁水、垣曲、翼城等太行山地区,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斗争。太行忠义的意义不限于配合岳飞抗击金兵,他可能与梁山好汉有关,他的前身可能是梁山好汉。因此,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可分二个阶段:北宋末年,他们已经据险筑砦聚义太行山,反抗北宋暴政;北宋灭亡后,他们改换旗号,才转而抗击金兵,呼应岳飞收复中原。  相似文献   
13.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俗语谚言,多因人而设,语如其人,体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表现出明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作家职官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皆认为元杂剧作家地位低贱。然而,元杂剧作家中到底有多少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又有多少人进入仕途.他们的职官品阶如何,却无人作过具体的统计考证。文章对元杂剧作家的职官品阶,作了系统的综合考论,证实了元杂剧作家“门第卑微,职位不振”,“沉抑下僚,志不得伸”,“屈在簿书,老于布素”诸说,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