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18年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手,推出了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新华社的"AI合成主播"采用人脸识别、人脸重建、表情建模等前沿技术,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可以保持音频与唇形、表情的自然一致,甚至可以"以假乱真"。技术驱动背景下,新闻播音员的传统话语地位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2.
13.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PC端直播逐渐扩展到移动端领域,直播平台完美转型,平台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融资金额巨大.多样化的移动视频直播APP带动了视频经济的娱乐化趋势,同时暗藏着优质内容缺失、数据造假、暧昧经济等诸多桎梏.本文在对目前移动视频直播App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存问题,同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田维钢  但涵 《当代传播》2021,(6):110-112
本文以集体记忆理论为基础,结合音乐纪录片《大河唱》,探讨纪录片中乡土情怀表达的必要性及其理性呈现问题,进而分析如何重塑乡土情怀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5.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设置上优化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培养符合社会期望、具有优秀媒介素养及职业精神的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6.
陈欣钢  田维钢 《当代传播》2012,(1):100-101,107
节目形态的概念大于表征从属于某一类型的节目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节目形态的整体考察,使对生产环节的考量不仅限于西方节目模式的接受与移植,而且有更多主动适应甚至自发改进的动力。本文试图在此研究背景下,以电视节目形态在"原产地"及"出口国"所处的不同语境为基础,分析节目流通过程中作用于节目文本的诸因素及其推动力量,试图解决本土化过程中"如何重构"和"为什么会重构"这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政报道是传播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公众了解社会上层建筑动态的重要窗口.如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提高时政报道的实效,是近年来业界和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新一届中央的"八项规定"要求改会风改文风,为媒体改进时政报道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以及事件的推进、真相的探究等方面正在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尤其对民生新闻的影响最大.民生新闻是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借力呢?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民生新闻微博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有哪些媒介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这些媒介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传播格局、信息场景发生了重大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用户消费习惯和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资讯类短视频应运而生,并不断创新.本文结合案例,对资讯类短视频在叙事手法、形式风格、生产主体、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资讯类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技术革命必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手段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电视新闻传播观念的重大革命。数字技术不仅使电视新闻的采集、制作、传输、接收又快又好,而且还带给我们一种创作的启示,一种全新的思维观念。发展的事态证明,数字技术会改变传统电视新闻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