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石国兴 《教育科学》2004,20(3):62-64
辩证唯物主义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指导和启迪作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客观刺激事件导致主观心理反应、负性刺激事件导致负性心理反应、良性刺激事件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意识本质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复杂性;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任何心理咨询流派都可以由此得以评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辨证法原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育人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的研究河北师大教管系石国兴河北师大干训处李晨英问题的提出本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尽管该理论是针对美国工商业而提出的,但我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自信心对其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自信心和时间管理倾向的问卷,对唐山某院校在校4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的人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信心和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经验与不和谐分数呈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能够预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32.1%的变异量。结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不受性别影响;自我和谐和自信心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其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以及“知识建构共同体”和“协作学习”。依据建构主义原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主动建构的。为此应该创设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性目标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了解学生原有的建构域,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建构积极心理品质;坚持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利用学科渗透的渠道,挖掘和利用有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科资源;营造有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建构境,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不可将二者加以整合,如果整合既不利于二者健康发展,同时会带来许多弊端。我们应正确认识二者关系,使二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国兴 《教育探索》2003,34(9):72-74
享受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享受观念、享受能力、享受体验,从而使学生享受学习和生活,保持心理上的乐观和愉悦,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教育。享受教育和挫折教育并行不悖、殊途同归,和艰苦奋斗教育相辅相成,和培养兴趣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享受教育不同于快乐教学或愉快教学。享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享受观、正常合理的享受体验和享受能力等内容。教师认真备课和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学习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准备,发现各学科的审美价值,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并投入学习过程,善于业余消遣和培养高雅的业余爱好及追求真善美等,是享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适当引入享受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素质分为一般意义上的素质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两种。学校素质教育结构应包括培养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劳技与自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等6个方面。心理素质教育直接影响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素质教育应以心理素质教育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观念是对教育诸要素的看法与思想,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质量观、教学观、人才观等。教育行为即教育实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实际行动的综合,是教育观念的外化形式。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应该是一致的,教育观念支配、引导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反映、体现教育观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二者又常常出现不一致。教育观念的转变在积极倡导与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认。教育观念只有与教育行为高度统一起来,才会有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那么,当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观念及其教育…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理健康双维标准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国兴 《教育科学》2003,19(3):62-64
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横、纵两个维度。心理健康的横维标准是从心理所包含的不同方面(知、情、意、人格)及内外适应(人际关系和行为协调)的角度来考察。包括认知发展正常、情感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运度、人际关系和谐及人格健全等六个方面。心理健康的纵维标准则从心理发展层次和水平的角度来考察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生存需要、活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发展需要、道德和审美需要等六个方面。心理健康双维标准的提出对于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响学生知识存储与检索的心理因素河北师范大学鲁忠义石国兴知识的存储和检索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知识的存储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知识的输出,是对存储的检验。检索不到的知识如石沉大海,学习这样的知识就没有什么意义。研究影响知识存储与检索的因素,探讨提高存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