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从义门文化的视角透视陈独秀的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钟扬  石菲 《寻根》2004,(6):24-29
陈独秀的性格是极为复杂的,复杂性格的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独秀性格"形成的时代与社会原因,前贤已有充分论述,本文不再多费笔墨,仅在其地域文化尤其是宗族文化这些他人不大注目处多说两句.  相似文献   
12.
对毛泽东的陈独秀观,以往的研究多只各取所需地截取某一片段,未必把握了其整体精神。历史地看,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是与日俱退。从根本上说,毛泽东晚年对陈独秀的评说是其"文革"理论的组成部分,应与"文革"一样属于被否定之列,只有这样才能寻得对陈独秀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民国何似?删繁就简,用几个关键词或可尽其意。一日“多事之秋”,文争武斗,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二日“内忧外患”,外患最大莫过日寇入侵,内忧先是南北对峙,继而国共党争;三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张之洞话说晚清的,移说民国更确,1912年10月1013民国成立,宣告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诞生。然而民主共和的理念与制度,在那充满着“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几乎从来没有实质性地实施过,更不用说到1949年,民国从名到实都在大陆上消亡了。  相似文献   
14.
1954年开展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这引起1949年离开大陆的胡适的极大关注。文中循此叙述了毛泽东和胡适历史上的交往,以及胡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正> 世所共知的“南山集案”,是清王朝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典型;《南山集》作者戴名世的悲剧,是一代知识分子厄运的写照。戴名世赴难至今,已二百七十年了,但他的文名和故事仍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然而,两百多年来,戴名世的名字似乎只是凝铸在“南山集案”上,成为激励知识分子坚守民族气节的一面旗帜;而他作为一个壮怀激越的思想家,文、论并茂的古文家,“史识史才皆绝伦”的史学家的形象却鲜有人翔实论及。作为后来者我们有责任全面地客观地评价戴名世这样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限于篇幅,此篇仅对戴名世的思想历程,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正> 戴名世是清康熙时代著名的古文家。方苞曾说:“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所以扳进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南山集序》)足见戴名世古文之成就和地位。戴名世“抱难成之志,负不羁之才”(《与弟书》),以振兴古文,改造时文为己任,不仅在古文创作方面实绩卓著,而且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古文理论。在文风颓败的清代,戴名世的出现,无异奇峰崛起。在他之前,初期启蒙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等,在社会改治、哲学学术诸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成为一代名刊,与陈独秀等人的经营、策划密不可分。上海亚东图书馆为《新青年》的创办提供了最初的支持;办刊主旨的标新立异与作者群体的新进赢得了读者的青睐,丰富的稿源保证了《新青年》内容的充实;营销广告的刺激和广大销售网络的构建极大地增加了《新青年》的销售量;国家对社会的弱势控制为《新青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传神文笔足千秋",既可言《红楼梦》,也可言中国小说经典的艺术魅力;"不是情人不泪流",既可言《红楼梦》,也可言中国经典小说读者状态。中国小说读者中确有不少"水浒人"、"三国迷"、"西游人",乃至"黛党"、"钗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