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快速鉴赏选材剪裁艺术的技巧衡量作品选材艺术优劣的标准有三条: (1)要切题。即看作品是否能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取舍。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三个材料反映战士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切合的。 (2)要典型。即看作品是否能选择深刻揭示事物  相似文献   
22.
有人曾统计过这样几个数字:公元1500年以前,欧洲一年印的书,最多不超过一千卷;1950年,即过了四个半世纪后,速度突然加快,欧洲一年印书竟达十二万卷.到六十年代中期,全世界的出版量,竟达一天一千种巨大数字.到1971年,全世界则出版了四十四万八千多种书.目前,全世界每年书刊式版总量已是:期刊十几万种,图书五千多万种.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各类图书总量将达二千种.在这知识燥炸的时代,就尽快培养人才来说,快速阅读已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了.此  相似文献   
23.
一、高效阅读的发展历程。高效阅读作为语文教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大环境是知识剧增的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限的书籍对人们有限的读书时间的挑战;呈几何级数迅速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  相似文献   
24.
李胜利,中学高级教师,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语会高效速读研究与推广专题组副组长,铁道部首批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铁道部北京局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语文专家组组长,省优秀教师。从教以来,积极投入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986年提出"语文教学必须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主张,在语文知识教学、快速阅读、快速写作、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改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持各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先后通过国家级、省级结题鉴定。主编、参编教育教学用书五十余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文章百余篇。  相似文献   
25.
对教育的影响是带有变革意义的──学用CSC电子备课系统的初步感受程汉杰当科利华的CSC电子备课系统于1997年10月在首届国际汉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强烈反响的同时,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来了...  相似文献   
26.
我从1962年南开大学毕业从教以来,已走过50个年头。前20多年,我在语文教学的诸多领域也都进行过执著的探索,但收效甚微。对作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虽也出过几本小册子,但并无多大反响。而后20多年对高效  相似文献   
27.
(一)掌握快速理解文中词语的技巧 (1)利用相对相反的上下文线索理解词语。如“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很明显,“固有”与“臆造”是反义词,可以借助“固有”理解“臆造”。 (2)利用同位互注的上下文线索理解词语。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以借助“正视”理解“直面”。  相似文献   
28.
所谓“高效”,一是指阅读速度快,二是指理解率高。为了探索培养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1985年以来,我借鉴了国内一些传统的先进读书方法和国外已很盛行的快速阅读法,总结、提炼出四种训练方法,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训练程序,称之为“高效阅读能力训练”,在一个高中班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每周用一课时集体训练,辅之以一定的课下练习。一年之后,平  相似文献   
29.
一、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原教育部一九八○年修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要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又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  相似文献   
30.
(一)掌握快速切分段落层次的技巧 (1)先根据段落的一般结构,将段落划分为起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终结部分。起始部分是概括地提出本段内容或中心的部分;展开部分是围绕起始部分确定的中心提供细节、实例或理由的部分;终结部分是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的部分。 (2)根据“展开部分”的八种类型,进一步划开“展开部分”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