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刘增山的《秋魂》是一篇语言优美、内蕴含蓄丰厚的散,章热情地歌咏了“秋之魂”,闪耀着一种哲思的灵光。对初一学生来讲,理解课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披沙拣金、解读“秋魂”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14.
小时候,曾听大人讲过许多三国故事,那些传奇式的英雄和新奇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当我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三国演义》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笼罩着我:这是一座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老师都知道,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素养好,语文能力强。那么,怎样的读书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最大呢?调查显示。影响最大的不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精读,而是学生博览群书中的泛读。泛读的缺失恰恰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问题,也是学生大面积语文成绩差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引号用法中的“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往往混淆不清,有些书籍资料也常常模棱两可,很有辨析的必要。“特定称谓”就是给某些称谓换上另一种名称。这些名称往往是特定的,专有的。常见的有这样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细节是一篇文章中最富有活力的细胞,它往往能产生见微知著、细中蕴奇的艺术效果。舒乙先生在《父子情》一文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抒写了深沉的父子之情。这些细节看似平平淡淡,有的甚至觉得难登大雅之堂,但细细品咂却如嚼橄榄,满口生香。并且愈品愈出味,愈咂愈称奇。下面择要选出几例,作一点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析读法     
“析读”就是独立地对一篇课文进行篇章段落的准确分析。其步骤大致可以分为①整体感知 ;②美点揣摩 ;③精段赏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析品读 ,从而达到准确理解课文的目的。“整体感知”是指通读课文 ,概览一篇文章的全貌 ,抓住一篇文章的要点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以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为例 ,我们可先从整体上感知以下要点 :1.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可以此感知主要内容)2.小说写的是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不同际遇。(可以此感知全文结构的两大层次)3.“中举前”主要写了两件事 :①初进学 ,胡屠“贺喜” ;②借盘缠 ,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