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人体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学院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因为体育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所以体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体的结构,才能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由于这门基础课比较重要,所以被列入体院招考研究生的必考科目。每次招生考试之后,考生有些不同反应。有的说:“那个细胞器、肌肉……不是年年都考吗?有什么难的!”有的说:“这样的考题对我不利,太难了,太吃亏了!”有的甚至说:“出偏题!”应当怎样看待这些考题呢!应当怎样很好复习呢?  相似文献   
12.
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题。随着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科学本身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运动解剖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运动器官的实验性损伤等。近代解剖学由于采用了其它领域中新的和  相似文献   
13.
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教材建设工作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路程。回顾历史,我们将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创期,使用的为医学院、生物系和前苏联体院的人体解剖学教材。第二阶段为统编期,由国家体委组织体育院校解剖学教师编写运动解剖学教材。第三阶段为统编与自编共存期,各体院解剖学教师各自编写运动解剖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14.
激励策略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心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和方法。而激发其内在需求,满足其情感需求往往是激励策略的切入口,因为诱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推动学生学习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人体的二百零六块骨彼此连结,形成支持人体的骨架和运动杠杆系统。骨与骨的连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连结,两个骨之间以结缔组织相连结,中间没有缝隙,这种连结不能活动叫不动关节,如颅骨之间的连结属于这种连结;第二种是间断连结,两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连结但中间有较大腔隙,这种连结能活动,叫动关  相似文献   
16.
肌肉收缩机制的肌丝滑动学说,是1953年由Hanson 和Huxley 提出的。肌丝滑动理论产生于超微细结构基础上。上解剖课时,学生学习这方面的概念不易理解,虽然有平面图解,还是不易被接受。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这一微观的结构宏观化,试制了这台肌节肌微丝滑动模型。比例为165000∶1。材料:本模型以有机玻璃作原材料,计需①厚14mm 的有机玻璃板1.5kg。③5 mm 厚有机玻璃板1.5kg。③直径10mm规格的有机玻璃园棒0.3kg。④直径5mm 的有机玻璃园棒0.3kg。(10mm 的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鼠心肌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形态进行了研究,旨在从机能形态学角度阐明运动对大鼠心肌能量供应的影响,了解心血管系统对耐力训练的适应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国内外有关遗传与正常人体形态性状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少,并且学者们所选择的身体形态指标单一,其研究对象皆为成人,故无法反映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而运动员选材是从千万个儿童少年中选出那些有特殊身体、心理、技能方面天才的儿童少年进行训练。因此,遗传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之关系,以及如何应用于运动员选材实践中去,已成为目前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经过数余年的教学实践,体院的解剖学已从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初具体育特色的运动解剖学.课程内容突出了运动器官的结构和机能,围绕关节为中心,讲述骨、关节和肌肉之间的机械运动规律;以活体为重点,侧重于运用运动器官分析体育动作;探索体育锻炼对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根据课程内容,有了一些相应的教学设备和科研仪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学分制的实行以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实验动物专业人才,以应对医学、生命科学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