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主要介绍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体系,并讨论其对我国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后现代真理观强调科学的主观性,其积极意义是把科学研究看成永不停止的探究过程,科学知识是暂时的和可变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其负面影响是科学探究的放任,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真理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63.
在美国基于引导的实验探究能力评价案例中,学生先制订探究计划,然后在适度引导下实施探究、撰写报告,最后教师利用详细具体的评分细则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报告进行逐项评分,不仅评分客观、可靠,而且能有效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一、引言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并强调以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仍然只采用被国际公认为低效的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际上,工作单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主流方式,即让一群学生各自动手探究,同时把探究过程和结果写在一个单子上,  相似文献   
65.
关于提出探究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学生所提问题可分为简单信息、复杂信息和非科学等非探究问题,以及比较、因果、预测、条件、探索、走势和问题解决等探究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有趣情境、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识别问题类型、问题串引导等措施可更有效地训练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6.
一、试题特点分析   1 人文关怀 ,树立信心  南宁市试卷的卷首是“各位同学 :欢迎你参加南宁市 2 0 0 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答题时最好先易后难……只要你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次考试 ,尽了你的最大努力 ,就能发挥出你最好的水平……”如同亲人娓娓道来的亲切话语 ,让紧张焦虑的心情平静下来 ,并给人以力量和自信 ,为智能的发挥创造了宽松的心境。  另外 ,南宁市还在卷首给出所用到的公式 ,减轻了机械记忆的负担 ,这是能力立意的一个方面 ,不失为一个大胆的举措。   2 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  这部分内容涉及自然、生活、生产领…  相似文献   
67.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理论要义是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是放任学生自由“建构”,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科学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68.
在近20年,介观物理已经变成凝聚态物理中最引人瞩目的领域。在介观结构中的电子输运验证了量子的本质。在电子的量子波导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狭窄的介观结构中对空穴输运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方法应用在量子干涉装置中,得出了一个在狭窄线路中的空穴输运的解析理论。  相似文献   
69.
中学阶段最常见的科学探究类型是多因素问题,而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因素问题的方法之一.但目前的各门理科教材和教学都把它当成唯一研究方法,排斥了其他研究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这种做法对中学生探究方案设计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这种唯一化的控制变量训练削弱了多因素实验设计的意识和能力,窄化了学生探究方案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0.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教育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然而,关于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多侧重于批判的破坏性,而对其建设性重视不够。尽管后现代科学观的确存在着偏颇之处,但其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后现代科学观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强调科学的可变性和暂时性,其积极意义在于把科学看成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后现代科学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