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1670篇
科学研究   284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8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周二中 《华章》2011,(11):1-1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唯读书自乐,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只此一句,直入我心扉,人生世上,至乐之事莫如读书。  相似文献   
52.
武汉六中  黄德灿 《华章》2011,(12):30-31
文章要有主题,主题如何体现出来?人们常说,画好了龙,还必须点好睛。有了点睛才有主题吗?当然不是。因为文章的主题主要依赖于材料和内容。点睛只不过是把文章内容中含有的思想揭示出来。一般的记叙文章有点睛的必要,考场记叙文章更有必要。强调必要,一是为了引起考生的重视,深化文章内容,二是为了给快速阅卷的老师一个明确印象。可是不少同学点睛做得很生硬,像是硬贴上去的一个标签,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不好的印象,显然巧妙点睛是艺术,要做到水到渠成,发人深思,进而让读者拍手叫好,就要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53.
上帝也纳税     
世界各国的税,种类之多,计算之繁,即使是专业税务人员也很少有人能完全弄清楚。在各类税种中,有一些是我们熟悉的,比如个人所得税、燃油税、关税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税非常特别,有的也着实有趣。  相似文献   
54.
55.
瞿远中 《中学生电脑》2011,(7):50-50,52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是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又化、何纪律”的科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所以在工作中要以此为教育出发点,将思想品鳇教学工作切实落实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道德情操的养成、文化素养的促成和法纪观念的生成上,而不是刻意强化应试教育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要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就要争取做到“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56.
一、实行"闪光卡"的背景浙江省湖州十二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直以来,秉承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而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5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是长期来语文教师力求突破的一个课题,下面我就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58.
四月下旬,团省委在嘉山县召开了全省农村少先队工作座谈会。会议传达了团中央广州会议精神,参观了嘉山县津里公社龙岗小学、紫阳公  相似文献   
59.
对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运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减负”历程清晰地记载着“减负”效果,那就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时至今日,该是对“减负”进行“冷”思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0.
<干将莫邪>(语文出版社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选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比照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它是一篇新增课文.笔者在备课时,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搜神记>以及多种古代作品选本,发现这篇小说又名<三王墓>,课文结尾删去了两句话:"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宜春县界."笔者认为,删去结尾两句有损于作品的完美,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给我们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带来不利,删得并不高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