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无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专业品质——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  相似文献   
72.
肖川 《辽宁教育》2007,(8):12-13
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深切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一个教育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73.
肖川 《青年教师》2005,(10):34-34
我曾提倡,美育,从教师的仪容开始;德育,从教师的言行开始。人是环境的产物,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构成他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美学中有一个重要命题:审美对象决定审美主体。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就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4.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创生和灵魂感召。正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而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石就是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祈望。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到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再到教育的评价体系,无不受制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受制于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是最深刻地牵涉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一项活动。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和预设,是形成和确定教育理想的前提和基础。任…  相似文献   
75.
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人创造的、非自然界所提供的、社会性的人适应环境的超生物手段与机制的总和。换言之,文化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各个文明时代所创造的且被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心理的,为一定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共享的生存式样。至于教育,即是作为人类文化保存与延续以及个体社会化赖以实现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而教育只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一个能动的要素;作为世代交替中的单个的人,却是文化及其教育的产物,是文化的继承者。自有了人类,也就有人类文化,也就必然亦必须有教育。  相似文献   
76.
肖川 《今日教育》2008,(6):61-62
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不断探询和思索.力图用夸父追曰,西西弗推石般的勇气与决心.爬出湮没真理的洞穴.揭开隐着本质的面纱.好让智慧之光涤荡万灵。于是,”理性”、“客观”、“本质”等几近成了人们标榜人性甚至顶礼膜拜的词汇.“感性”“主观…‘现象”等则似乎理所当然地遭遇冷落.沦为“低级”与“肤浅”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7.
独立、自由与责任——对生命教育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意味着摆脱了依附状况,可以自主、自治、自立;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与独立相对的是依附、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独立是对自我的完整接纳,是自我同一性的表征。只有具有统一的生活哲学的人,才可能是真正独立的人。  相似文献   
78.
领导,作为影响力施加的行为和过程,包括观点的分享、意见的达成和责任的分担。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同样是教育者施加其影响力的行为和过程,包括视界的融合、知识的建构和任务(作业)的完成。师生之间正是由于视界的融合而彼此获得成就感,师生从对方那里获得思想的资源,获得"知"并形成"识",实现着知识的建构,通过作业的完成而形成种种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巩固所建构起来的知识,并对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79.
我们生活的都市有旋转的上空和汹涌的人流.生活对于我们都是飞速运转的,速度之快常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总希望有几缕闲暇.能安然坐于湖畔山边,看夕阳落下,看朝阳升起。我们细看风起云涌,感慨昨日之时不可留。每日里行色匆匆地奔走于单位与家之间.无奈与疲惫常常溢满心间,总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80.
人、环境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这一命题中,人既可指整个人类,或一个人群,也可以指个人;环境则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即我们可以"遭遇"到的一切。因此,"环境"的最大项就是包括生产力发展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