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由自我探索期、集中训练期、才华展露与领域定向期、创造期、创造后期五个阶段构成;早期促进经验、研究指引和支持、关键发展阶段是指引这五个阶段的三种主要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社会背景是三种重要的创造性素质;营造创造性环境、实施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性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程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创新模式、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模式是三种有效的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2.
一、问题提出 过重的课业负担牺牲了学生大量的锻炼身体、娱乐活动的时间,缩短了学生的正常休息时间,从而使得许多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近视、失眠、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引起了学生的心理过度焦虑、忧郁,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从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不能有效发展创新素质。为了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9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靠教师,所以国家从2007年以来就在教师的培养培育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教师的培训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三是缺乏能力的实训.  相似文献   
94.
本文将中学科学教学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分为准备、操作和总结三个阶段 ,并简要分析了每一阶段的心理影响因素及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教育的总体研究趋势和主要领域的研究趋势,分析了未来科学教育研究的方向,即研究思路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研究内容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山西省七个市的市教育局和部分县区的教育局、县级教育支持系统进行调查发现,县级教育支持系统在组织管理、人财物、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  相似文献   
97.
胡卫平  徐晓梅 《学科教育》2002,(2):35-37,46
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具体要求:第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第二:现象明显直观,突出观察重点;第三,培养观察思路,揭示现象本质。  相似文献   
98.
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是国外创造力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者普遍认为,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如何培养,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创造力培养理论、创造技能训练和创造力培养教程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9.
制度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当跨越式发展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对制度创新能否正确理解和认识,就必然影响到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从而影响到经济工作的绩效。跨越式发展实际上是与渐进式发展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特殊发展方式,快速发展不等于跨越式发展。落后者快速跟进,也不属于跨越。制度创新就是要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发展环境,使经济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高师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存在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了解较少、科学精神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不足、伪科学及封建迷信活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等缺陷。而培养高师大学生科学素养,一要重视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二要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三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四要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