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数学能力被分为“‘学校式’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育长期背离正确方向所造成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只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已完成的数学理论,而忽略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和数学理论的运用。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从事全面的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材应该是由系统的数学活动组成的体系。  相似文献   
22.
在湖南一师的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陈列馆中 ,珍藏着一篇毛泽东在湖南一师附小实习时亲笔写下的《国文教授案》。国文教授案 (国文科二年级 )毛泽东教材 :第四册第十课《衣服》(复习 )复习 :1.读 :个、行、齐。2 .文法 :(原文 :制衣之料 ,或用绸 ,或用布。绸价贵 ,且不能常洗 ,故常服之衣 ,宜以布制之。)(一 )区分段落 首三句 ,提出衣料有绸、布二种 ,为一段 ;中二句 ,单承绸说有贵与不能常洗之二样坏处 ,反振下文 ,为一段 ;末二句 ,转出衣宜布制 ,乃全文结收 ,为一段。(二 )变更顺序 制衣之料 ,或用布 ,或用绸。绸不能常洗 ,且价贵。 (下略…  相似文献   
23.
一、因材施教 产生兴趣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学习材料的适当难度和适度新颖。这一点看来似乎容易,要做到却很难,因为一个教师要同时给几十名学生上课,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就像他们的体力一样,总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同样的学习内容,那就无异于给所有的学生都挑同样重的担子,结果有的就会压得走不动,有的却嫌太轻,这样当然会使他们丧失兴趣。反之,如果能按学生的不同程度来安排学习内容,使每个  相似文献   
24.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本来是六年级的,老师把它放到咱们五年级来上,大家有信心学好吗?生:(齐)有!师:那好,首先考考你们的眼力。请观察小黑板上的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小黑板出示6个对称图形,用红线画出了对称轴。)生1:每个图形两边形状相同...  相似文献   
25.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堪称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事情发生在18世纪初叶,有人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市有7座桥,人在散步时,是否可以每座桥只经过一次,而走完所有7座桥(如图1)?  相似文献   
26.
导入:猜一猜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种新数———小数课件:“小数”二字跳动出现)。请看看你们的数学书的封底,封底的下面印着这本书价钱:7.95元(课件:放大的数学课本封底)。谁来说一说7.95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说出不同意见,教师最后肯定正确意见,但不说道理)说明:在本节课中,数学课本可以说是最贴近学生的实例。道理让学生通过后面的学习活动自己悟出,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活动一小小采购员课件演示画有下列各种商品的画面,每种商品上附有价格标签。(“小小采购员”看着这些商品,作思考状。字幕:请写出…  相似文献   
27.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中,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指的是用一步加法或减法运算就能解决的应用题:这些应用题看起来简单,却有多种类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包括按《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般只出现基数问题中最简单的几种。关于这些应用题的全面概括和分类内容我们至今没有见到。  相似文献   
28.
一、教师素质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十分重视,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学,导致诸多弊端.然而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因为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而教师直接控制课堂教学,并与学生有着最多的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29.
三、九连环的解法 解几连环一般指从九个环都套在柄上(满贯状态)起,通过一系列操作,把九个环都从柄上取下来(这时的状态叫零状态).  相似文献   
30.
奇妙的九连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连环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智力玩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征服了古今中外无数爱好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七巧板、华容道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智力玩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