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家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家庭(族)长辈对后辈子孙的劝勉、训诫、教诲之言,反映了长辈对后辈的价值期许与规范要求。传统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齐家、治学、处事等事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伴随现代化演进,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以及教化理路开始瓦解,家训也不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现代学校与家庭教育需要吸收传统家训在道德教化上的积极方面,需要立足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52.
学习活动是一种参与性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离不开儿童的参与。参与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还具有正义意蕴。社会正义的实现离不开主体的参与,儿童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是学校正义生活的实现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儿童参与是学校生活迈向正义的重要路径,促使教育教学从形式平等转向实质正义。对于儿童个体而言,充分的课堂参与能够提升主体间理解,强化正义所依赖的相互性善意;增进自我价值感,提升儿童践行正义的情感意愿;发展儿童的参与素养,培育正义所需的素养与能力。如若实现课堂教学正义,从课堂参与的角度来看,需要设计一种适合儿童的参与,关注参与的适切性;强调参与的广泛性,充分参与教学议题的讨论;鼓励边缘群体参与,为他们提供一种特别的关照;在参与中以理性平和的态度去表达、倾听、理解与接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