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系统开放化等特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们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坚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力度,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72.
温于涉 《文教资料》2006,(35):101-102
本文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课无多大兴趣这一事实,征引钱钟书、林语堂等的富于浓郁文化意味的艺术观点,论证以闲适的心情对传统文化的消融转换可获得自己完整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73.
科学历程     
正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结束任务回归地球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天宫”一号进入了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烧蚀销毁。“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目标飞行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  相似文献   
74.
75.
76.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去多是研究“怎么教”,对“怎样学”研究甚少.当前,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怎样学”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法指导的重点.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提出的要“教发现,教  相似文献   
77.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8.
谈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涉 《中国教师》2006,(12):37-38
从数学的角度看,反思是指主动地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创新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行为。一般来说,它是建立在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兴趣且对学好数学有信心的前提上。历史上许多数学家的研究和发现都是在反思过程中获得的,实际上,数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是不断反思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应主要做好以下方面:一、解题思路的反思:即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弄清结论与条件的必然…  相似文献   
79.
论述了中国册水画透视法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山水画“六远法”透视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80.
班旗     
杨涉 《班主任》2010,(4):62-62
底色为红色,象征热血青年,激励学生敢于创造。主题是一对展翅翱翔的雄鹰,形如“22”正飞跃高山。该图案简明但是寓意深刻,蕴含“立鸿鹄之志,舍燕雀之心”之意,激励全班学生努力拼搏、坚持进取、完善自我、创造佳绩;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学会本领,一展宏图。中间椭圆形背景为黄色,象征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