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典型的器物,用鼎制度就成为礼之核心,因为鼎不仅是当时社会礼仪之用器,还是沟通人神之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成为等级与权力之标志。九鼎在周代历史上为国朝之重器,产生于西周的列鼎制度,是集祀权、神权、政权于一体的象征物,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与象牙塔:实体与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走出派等不同的态度派别。其实,大学的象牙塔取向和向社会开放的取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对于大学而言就意味着要走“内圣外王”之路。  相似文献   
13.
银雀山汉墓出土《唐勒赋》命名应该统一,作者当为唐勒无疑。《唐勒赋》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及学术史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澄清宋玉赋这一学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汉代散体大赋确由战国时期尚未定型的散赋发展而来,与西汉时期的枚乘、司马相如赋作有直接渊源,并不断完善直至确立为规范的体式。唐勒是赋体文学尤其是散体赋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理应得到文学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商周之际的宗教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之际激烈的宗教变革是其文化变革的重要特征.商、周部族之间存在着宗教差异与冲突,武王克商后,周公旦推行了一系列的宗教变革措施,这一变革结果影响华夏精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典型的器物,用鼎制度就成为礼之核心,因为鼎不仅是当时社会礼仪之用器,还是沟通人神之工具,更为重要的是成为等级与权力之标志。九鼎在周代历史上为国朝之重器,产生于西周的列鼎制度,是集祀权、神权、政权于一体的象征物,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之管见蔡先金赵海丽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1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何谓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此处“素质”意思是白色质地,显然与今天的含义相去太远。后《管子·势》中“素质”一词含义有所...  相似文献   
17.
大学公共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空间,既体现出教育的"空间性",又反映出空间的"教育性"。大学人需要在当下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来一次"空间转向",迎接教育空间时代的到来。其实,无论是古代大学还是近现代大学,都十分注重公共空间的创设,可以说,一部大学史也就是一部大学公共空间的创设与治理史。当下大学公共空间有许多不令人满意之处,主要表现在公共空间文化缺失,生活空间与教育空间分离,公共空间布局失调,网络教育空间不足,教育空间创设不足,为此要强化实体教育公共空间和网络教育公共空间的转型与治理,实现从一般空间向文化空间、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从传统空间向现代空间、从落后空间生产向先进空间生产、从空间生产向教育空间治理的转型,打造"空间育人"的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18.
颛顼不重在武功,却声名显赫,其功绩重在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绝地天通”之巫教变革,推进了文明因素之成长。这一变革使历史上的巫教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从此社会上出现了专职的巫觋阶层,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开始分离,巫教管理开始呈现出秩序化与规范化。这些对后世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的出土,既说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又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学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宫廷音乐文学可谓蔚然成风。重要的是《采风曲目》的出土再次验证了周代采诗制度相当完善,“诗三百”诗乐一体以及南北音乐文学交融之成说,为《诗经》学案中的“采诗”说以及“诗入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采风曲目》与《诗经》之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诗》中,“门”成为一种象征,折射出古人对于“门”之审美与情感寄托。筑门意味着国之一要事,皋门与应门象征着国之强盛与希望;东门在国人心中成为了浪漫之所;而北门成了多事之兆;衡门代表平民之德;墓门转为符咒之签;宅门纯为心中之扉。面对《诗》之门,我们应有“程门立雪”之精神,一直等到“芝麻开门”时刻之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