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三)由内而开外的理想社会体制实现路径人格对行为的制约,就是个体通过行为将德行外化的过程。作为行为者的主体,总是在社会中占据一定位置的人。因而理想人格不仅仅,也不可能只具有优越的内在品  相似文献   
13.
14.
真情季羡林     
蔡德贵 《中国德育》2009,(12):79-81
季羡林先生走了。他留下了博大高深的学问,也留下了芳菲四溢的品格。 先生的学问非我等门外人可以问的,但先生的处世风范是各色人等可以学的。先生是“学界泰斗”,更是做人的大师。大师者,待人以真情也。  相似文献   
15.
稷下学宫盛衰原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史书史料为根据,从经济、政治和思想学术等方面,论述了齐文化中历时一个半世纪的“稷下之学”的兴衰根由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胸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之所以延续2000多年而不中断,在于其宽广的胸怀,有巨大的包容性。儒家先后与道家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融和,形成了儒道互补、三教合一、四教会通等形态,繁荣了中国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齐文化和鲁文化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鲁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典型是儒家文化;齐文化是工商文明的产物,其文化成分是复合的。儒的变通性特点说明儒学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儒商已经出现在当代市场经济舞台上。儒商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三种基本精神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宗教精神三种精神共存共荣、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科学精神的主要任务是求真,宗教精神的主要任务是求善,人文精神的主要任务是求美。三种精神与三种文明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正是三种精神的共同作用,推动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三种精神的和谐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蔡德贵 《大学时代》2006,(12):20-21
对于当代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是太熟悉了,从地方报刊、中央媒体到普通读物、学术杂志、对他的报道,介绍和研究比比皆是。他的形象出现在银屏中,他的学术业绩登载在报刊上。人们这样评价他:融会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中国最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经常接触季羡林的人,会在他身上发现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他既有学术的吸引力,也有人格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蔡德贵 《济南大学学报》2004,14(3):F003-F003
李庆臻、苏富忠、安维复三位教授的新作《现代科技伦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是现代科技伦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