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自由观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伦理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情感追求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由历史上的隐逸文化及现象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42.
"香草"作为屈原作品意象群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不仅与楚地巫风渊源颇深,因缘于巫,且在巫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巫文化视角下对"香草"意象进行审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屈原作品,并走近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3.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服饰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盛装“十八件套”用其型、画、纹、色、意来彰显着苗族优秀的传统教育价值,用诸多方式来进行着当代教育,分析传统教育的历史延伸性和当代教育的现实贴近性,能够使我们加深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利于更好的加强服饰主体传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4.
保山作为小城市,但小城市亦有大文化。本文首次引入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场”、“圈”理论对保山的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山大文化建设已经具备文化“场”的初型特征与资源基础,可以形成文化“圈”效应,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线型发展的梯度线索,既统一,又辩证。并强调对保山大文化观的树立与培养,发挥保山大文化的标识功能、路径功能、理念功能的“软实力”作用,努力实现文化“场”“圈”的建设旨归,即实现保山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工程,树立起标徽式的保山小城大文化。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土皮太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族际通婚率较低的苗族中,服饰文化具有多元性与适应性、族际性与融合性并存的特征,并且,在时代变迁中,既有对他民族服饰文化的无意识采借,又有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意识维护.这样的服饰文化特征与影响,在大杂居、小聚居的通婚率较低的其他族群的服饰文化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6.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生命熔铸的不朽诗篇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乃至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其创作观其诗人之品、之志、之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走近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7.
大道自然--陶渊明的玄学人格及其自然之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作为从玄学“山水诗人”阵营中脱离出来的“田园诗人”,其儒道释兼综的玄学人格对后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结合儒道释的自然观对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审美趣味作分析,并体味其深谙于其中的自然之乐。  相似文献   
48.
屈原在自述生平的抒情长诗《离骚》中,既纵横论政,又激扬“诗心”。品屈骚作品,体人品德行,足见其以“诗心”从政的特质。“政心”与“诗心”的水乳交融,是屈原“美政”理想破灭的根源之一,却亦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诗人永远的关名,并使《离骚》大音长在。  相似文献   
49.
孔子、老庄的儒道思想一直在深刻的体现及影响着中国文化,二者对待生死的不同态度在各自经学及品行言谈中均有体现,对待死亡的命题思考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阐述,并有助于体认生命的丰蕴意义.  相似文献   
50.
以教育和谐为背景,以生态为研究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审视,以对保山师专大学生社团的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对策思考,提出在新的教育和谐视野之下,大学生社团生态施教共“和”与行育促“和”的生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