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从本质内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教育有特别的吁求。当前环鄱地区教育实践存在三个弊端:"非生态性";"单向度性";"非本土性",这些弊端满足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环鄱地区,必须要积极开展生态教育立法,强化区域生态科研与生态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要切实重视通识教育,另外,还要开发实施区域生态保护相关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32.
蔡连玉 《情报杂志》2007,26(7):94-96
信息伦理指的是以“善”为目标,以非强制力为手段,调整在信息生产、传播、利用和管理等信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信息伦理包括网络伦理(赛博伦理)和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普遍性、技术相关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3.
人工智能正在形塑着人类生活,人工智能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美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先进国家,近四十年来为在中小学推进入工智能教育所作的政策规划经历了粗放规划期(1983-2014年)和精细规划期(2015-2020年)两个阶段.美国通过日益聚焦和专业的规划与政策报告所确立的人工智能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以培...  相似文献   
34.
为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南非于2010年颁布了《2014行动计划:面向2025学校教育》,确立基础教育至2025年前需达成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南非政府反思整合了21世纪以来改善基础教育品质的各种努力,制定并实施了以"提升教—学质量"、"跟踪评估学生发展"、"改善儿童早期教育"、"构建‘结果本位’规划问责系统"为四大支柱的措施框架。南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在"结果本位"教育管理哲学、"系统—结构—外部"治理原则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5.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并不是建基于学校体育繁荣之上,相反学校体育陷入了困顿,而从理论上认识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则是其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学校体育不只有作用于学生身体的第一责任,而且通过体育教育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及其他品质,这本身也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更是学校体育的第二责任。对学校体育第二责任的重视不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履行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需要改变"不重视"、"不热爱"、"没氛围"的学校体育文化,并对之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36.
从微观政治的视角考察,当高校实际收取的学费超出了合理范围时,就会导致学费抵制现象。高校学费抵制现象可以分为"显性的"或"隐性的","即期的"或"远期的","放弃式的"或"利己式的"等不同类型。高校学费抵制较少受到关注,但影响深远,学费听证制度为克服这种现象提供了可能。对高校学费抵制进行分析,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和谐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7.
"教育规律”与"关于教育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的规范表述是教育基本理论的“职责”。本文在哲学逻辑和文意常识上与“内外部规律说”进行商榷,指出该说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关于教育规律规范表述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8.
对信息伦理教育应作广义的理解。信息伦理教育是为培养作为信息活动主体的青少年在信息活动中依据“善”的标准而行为的道德素养所施加影响的过程。信息伦理教育是“小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9.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选择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罗理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否达到15%来衡量其是否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针对其可能带来的“理论误导”,根据“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形式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概念和目标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选择研究提出一个分析的框架。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主义中重要原理之一的“灌输论”与人们对“道德灌输”的批判,从表面来看是一对矛盾。但是从“目的论”与“方法论”两个不同视角来看,它们之间又是相容的。“目的论”的视角强调的是且只是对要达成目的本身的关注;“方法论”的视角强调的是且只是对要达成目的的方法的关注。从这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我们需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提倡“道德灌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批判“道德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