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21.
单元设计已成为当前教学设计中的焦点问题,同时又被认为是撬动新课改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这也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釐定了单元和单元设计的内涵,建立了单元设计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于UbD框架的单元设计模式,以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作为对象,详细阐述了单元设计主题选择的依据,最后,以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为例,依据物理观念构建了单元选择框架。完整地建立了单元设计的过程结构,为一线教师理解单元设计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希冀"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能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采纳,期望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出现真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2.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3.
思维旅行是学生与教师在一种想象的旅行环境中以专门设计的讨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目前,已在科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基本特点以及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功能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并选择了概念图、思维导图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中介工具,对思维旅行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4.
自明末开始,西方的科学就被传入中国。到19世纪后期,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都在中国逐渐产生。但真正大规模地引入近代科学和科学教育,则是我国留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摄取和创建的,是他们经过不懈的交流、碰撞、吸收、融合和创新的结果。同时,也伴随着我国从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的学术转型,专业科研机构的创立,专业社团的成立及其科学交流会议的召开,专业刊物的创办,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出现,科学奖励机制的形成,科学教育体制的确定,审定科学技术译名,等等。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次艰难困苦的经历,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和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25.
物理学前沿与中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从60年代起就已着手对科学教育,尤其是物理教育,在课程、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其中的一个主题。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在1988年发表《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报告中指出:“应当让中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26.
创造性的培养寓于学科教育之中,除了学生创造性地学和精选教学内容外,还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即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在学科内容的教学中。作提出了开放式的施教模式,主要包括向学科前沿开放,向教科书外开放,向课堂外开放,向学生开放,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分析当前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目标预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明晰其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之后,以具体的案例说明科学本质理解应作为显性教学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凸显科学本质理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8.
观念地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一种工具,是对人脑思维活动的直观描述。在物理教学中,观念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大脑中对某个知识的思考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直观地描绘出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梳理大脑中存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9.
工作记忆作为直接影响人类完成高级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科学教育与工作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影响着学习者科学学习的发展与效果,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科学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理解与科学思维的发展等,并且随着学习者特质的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也有所差异。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通过对科学的理解促进他们在科学学习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素养的内涵与我国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这样的科学教育目标取向,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是提高学力的高标准教育。科学精神的养成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素养的要旨。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适切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