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如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一样,高考命题也是在探索中前行。我们欣喜地看到,2010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透过细微的变化,我们多少可以领会命题者的创新实践,捕捉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变化。  相似文献   
32.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范式,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新课标和各版本教科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史观,正确  相似文献   
3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34.
~~体现两种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就是打退资产阶级不法分子的进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既定的工作重心:城市的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过渡时期的特点:各种阶级、各种经济成份并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得人民政权彻底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就为向社会主义的逐步过渡创造了条件。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直接承袭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  相似文献   
35.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探讨新课程对高考的渗透和影响,研究新课标教材与高考命题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从近年的高考命题实践看,高考试题与新课程已经开始接轨了,因此,研究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应成为2006年历史高考复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6.
本单元所着重讲解的是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西方列强不断加剧对我国的侵略,并导致中国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37.
LISHI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信心。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  相似文献   
38.
在新课程高考中,历史选修课的备考和试题,已成为广大师生、试题编制者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不论是考试说明还是各省市的高考试题,选修课的内容变数最大,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突出问题。面对引起各方面深感纠结的难题,各省市的考试主管部门已做了种种探索,并  相似文献   
39.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是中国近代后期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历年高考无不涉及本专题。各种题型都出过,特别是考查了大量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生产关系的调整等。本专题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统一战线的发展等,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中国国情等能力。[专题知识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共坚定不移地领导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后,又积极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胜利,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包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种实践活动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0.
在历史高考命题中,作为测试考生综合能力的问答题,一直处于不断改革和探索过程中,’98的问答题,是对20余年来,问答题命题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其以常识性知识寻求切入点,加强了对史实和能力的考查;设问指向明确;减少了考生审题失误;重视史论结合,将史实、史论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历史知识、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