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开具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建议,以期对今后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顺利进行提供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92.
袁红  李佳  冯宇德 《情报科学》2021,39(10):46-55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因网络高关注度极易引发舆情与谣言危机,舆情与谣 言演变时关系紧密,通过分析舆情与谣言耦合机制,为社会热点事件网络治理提供指导。【方法/过程】选取近4年28 个社会热点事件,筛选其中表现突出的耦合样本,可视化呈现了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与谣言的耦合模型,进而利 用场域理论中行动者、资本与惯习的内、外循环机理揭示网络舆情与谣言的耦合机制。【结果/结论】揭示了社会热 点事件网络舆情与谣言的一致演变耦合模型、超前分歧耦合模型和滞后分歧耦合模型,并深入分析了三类耦合模 型中不同的耦合机制,包括两场域互振共变机制、谣言场抑制与舆情场反攻机制,以及舆情场主导与谣言场破茧机 制。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与谣言的科学判定及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局限】结合多元研究方法揭 示舆情与谣言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舆情与谣言耦合演变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93.
袁红 《考试周刊》2014,(80):189-189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出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本文从一个年轻的美术教师的角度,探讨一些上课片段中的现象,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4.
95.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汉译英练习 ,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结构 ,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96.
浅论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红 《图书情报知识》1998,(1):11-13,3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信息智能观、信息道德观、信息资源观、信息人本观、信息质量观及信息法制观.文章还探讨了应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观.  相似文献   
97.
试论布莱尔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自1997年上台以来,实现“第三条道路”的一个重要目标。纵观布莱尔在改革失业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医疗制度、恢复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虽然比较谨慎,但是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途径,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布莱尔在2001年再次赢得大选的重要因素。但面对积累了半个多世纪的福利国家制度,布莱尔的改革也难以很快有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8.
本用配项的方法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相似文献   
99.
袁红 《中学教育》2008,(6):35-37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革和发展的新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正方兴未艾,政治教师也克服了种种困难,积极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经验。在此,就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整合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0.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赛博空间行为模式的泛化导致了网络环境下人的异化.人的主体性表现出抽象化、弱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人的主体能力不断退化;传统伦理体系面临重构.异化的实质是人的虚拟化导致的主体性迷失和"活动范式"对人的统治.异化蕴涵着复归的契机.只有充分认识到虚拟实体间的约束性并关注人文精神,人才能从异化中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