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944篇
科学研究   16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1追问:有力量的知识是什么?教师需要哪些知识?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做了什么?可以归结为两件事:一是理念传播,以改变观念;二是模式建构,以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些,都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成绩卓著,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意义]通过开展生态治理重点区域政府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的评价,能够发现影响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的影响要素,有助于促进各地政府提高数据平台的开放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治理实践。[方法/过程]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构建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汾渭平原等具有典型跨域特征的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区域为例,对区域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四个区域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汾渭平原;②在环境数据下载量、区域经济支持力、平台使用功能模块数量、数据安全问题数量、安全检测评估次数等指标上的表现是决定区域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长三角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最高,主要得益于其在平台使用功能模块数量和环境数据下载量等关键指标上的突出表现;珠三角虽然平台布局全面,但在环境数据下载量上表现不佳;河北省数据开放平台布局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京津冀区域环境数据开放利用的整体水平;汾渭平原环境数据开放利用水平偏低则受制于平台建设、开放程度、环境数据资源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政府环境数据的开放利用水平,各级政府应在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数据开放标准、数据应用、风险防范等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53.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逆全球化"导致中期脱钩、打破低端嵌入与现有价值链体系产生长期竞争的风险.为此,需要利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通过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通过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等手段,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相似文献   
954.
青年教师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生力军,其业务水平高低对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英语专门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谈起,对第三届英语专业组的比赛进行了分析,指出比赛当中反映出的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高度和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专业素质自我提升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955.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开展探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6.
裴晓云 《新闻世界》2014,(5):283-284
根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的要求,对于习作教学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让习作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是我们从教者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57.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特殊知识群体,在网络媒体影响下的道德养成至关重要。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先阐述了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诸如政治信仰淡漠、自我意识膨胀、传统观念淡化等问题,并对网络媒体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府、网站建设者、高校和大学生四个主体角度,提出网络环境下促成大学生良好道德养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8.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59.
裴俏俏 《福建教育》2023,(17):53-5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与统编《思想政治》教材中有不少相同主题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内容的学习、理解和践行。  相似文献   
960.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工具,课堂教学中,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所积累的化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