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西邻教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悦纳多样”、“张扬个性”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故事说:“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在常人眼中,五子三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和糟糕的家庭,然而西邻没有怨叹,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用其所能,让朴者种田、敏者经商、盲者算命、偻者搓绳、跛者织布,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家人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42.
我的管理哲学概括起来就是“包容”。 五年前我被选调到宿迁市实验学校做校长,学校当时的状况令我发憷:2000年合并市府园中小学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尽管历时两年,但貌合神离;教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彼此本能地保护而缺乏沟通,小团体一时盛行:学生来自机关、城乡结合部、农村,后进生面积大:学校六十多名教师无财政拨款,工资发放十分艰难……学校人心浮动,情绪低落。开始我通过会议、走访、座谈等活动,向广大教职工展现学校的美好愿景.激发教职工的团队意识。随着工作深入推进,我发现教职工在团结意识提高的同时,教师片面追分弃差,课堂低效.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4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因为国际人才的竞争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种对话、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境都具有即时性,都具有流动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备课,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话题。直至今天,没有人能否定课前备课的作用;要上好课,必先备好课更是毋庸置疑。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这…  相似文献   
44.
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求。依据教师成长非匀速性、阶段性、非自然性成熟等特征与规律,实践中探索了科学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构了"学习—实践—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境界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45.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反衬”手法的艺术效果,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46.
小浩、小辉和小航"关我什么事"的互相推诿,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使"保温桶事件"成为一桩"无头案"。类似"打翻保温桶"的事例,几乎所有老师都曾遇到过,可谓头疼不已。我以为,这不是"狠狠批评孩子只会减轻孩子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内疚感,从而原谅自己。当孩子原谅自己时,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进行深刻反省,以后就还会犯类似  相似文献   
47.
小浩、小辉和小航"关我什么事"的互相推诿,似乎形成了一个循环,使"保温桶事件"成为一桩"无头案".类似"打翻保温桶"的事例,几乎所有老师都曾遇到过,可谓头疼不已.我以为,这不是"狠狠批评孩子只会减轻孩子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内疚感,从而原谅自己.当孩子原谅自己时,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进行深刻反省,以后就还会犯类似的错误"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可以解释,而是一个关乎儿童道德发展的、有教育追问价值的大问题. 关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理性的追问.皮亚杰与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8.
读师范时。我从教育学教材和老师的授课中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和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从那时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话语便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之中。  相似文献   
49.
师生都是道德的学习者,人的一生也是终身道德学习的过程,鉴于学生各方面尚未成熟,教师有责任对其给予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知性的精神自觉,更应该有德性的人文关怀,用发自内心的热爱来感染学生,建立起“沉浮与共”的普遍感情。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师生精神生命生长的重要场域,冲破现实的羁绊、迷惑和遮蔽,激起理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50.
许昌良 《江苏教育》2006,(2A):40-41
我们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市考察了十多所学校,有中学,有小学;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英国学校的校园和我们的校园大不一样。那里没有我们国内学校这样气派的楼房。也没有气势恢宏的大门。他们的学校大多是一个模样;学校面积很小,在低矮的栅栏里,是一片碧绿的草地,在草地一隅,是一幢(一般就是一幢)朱古力色调的楼房,一般不超过四层,从外表上看显得老气横秋。房子全是内廊式的,有两个门,一个是主门,一个是通往操场的门(不包括消防通道)。进入主门即和进入室内一样,走道里温馨舒适、芳香扑鼻。紧贴教学楼的前后一般是操场,很少学校有塑胶跑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