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最近,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时拒绝多名高考状元的新闻,在舆论界引起很大轰动。250个招生指标,竟容不下11位天之骄子,港大的理由很明确:这些状元,属于“高分低能”,面试成绩不及格。港大对申请人的考量,要全面考虑其英语的应用能力、学习潜质、是否适应香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若是只求读书来港,完全不打算参加课外活动的“书呆子”,则不会录取。  相似文献   
53.
一部三联的历史就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今天,我们没有理由让三联游离于市场之外。问题在于:市场化是否必定以牺牲原来的文化品牌为代价?一个企业、一个出版社.犹如一个人,毁了品牌.就等于自毁人格。  相似文献   
54.
55.
近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建立在自由、富强、民主等多种价值之上,然而,这些价值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之下常常是相互冲突的.西方近代启蒙以人的自然权利为中心目标,但近代中国启蒙的核心问题却是双重的:个人的解放与国家的富强.于是就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中的一系列价值冲突:民生利益与国家富强、普世文明与国家独立、民权与国权、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内在紧张,其最终的历史结果是富强压倒了自由、国权压倒了民权、民主压倒了宪政.  相似文献   
56.
舆论与话语霸权的争夺战 唐小兵:拙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出版后,有些朋友认为我描述的现代中国的舆论有很强的价值偏向,比较偏向于"星期论文"那样理性的、以学院为基础的,然后以学术共同体为依托的公开表达,对于南方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所代表的这样一种激进的舆论形式缺乏"同情的理解".这种批评,以及当下公共舆论发展的态势,让我重新思考胡适、傅斯年代表的这样一种精英主义的舆论形式在当下中国遭逢的困境,而公共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也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7.
谈到90年代的中国学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即学统问题,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家法。这个问题在80年代并不存在,因为80年代是思想横行的时代,思想的背后,不仅缺少学理的依据,而且没有自觉的学统继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开天辟地,天下第一家,说得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