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71.
基础教育改革呼唤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强烈要求关注学生生命和人格。尽管如此,现实中,中小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仍然不理想;细究其原因,社会观念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准则、人际关系的准则都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准则作为一种观念和交往的价值取向,左右着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原则。合理的师生关系需要合理的文化准则支持。  相似文献   
72.
课程情境本质上是一个场。心理场论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整体动力观、系统观、心理取向、整合倾向、建构法。相应地,课程情境也表达着上述场性的特征:它是一个学习与各种课程资源相互作用的整体,一个动力整体,一个涵摄着时空要素的开放系统,并且表现着整合的趋势。关注情境场,运用场思维已成为当代课程研制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73.
对小学英语教学总体目标的理解。新课程已经采取了分级设定,规定小学毕业将达到二级水平,并对二级的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即不再单一地从听、说、读、写技能来定位,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内容和标准。访谈中了解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设定主要基于现行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4.
学校文化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曲解,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学校文化不是独立的物质、精神或制度等特质或要素,抑或它们之间的简单相加;它是"物质或制度"所蕴含的精神或意义,是一张"意义之网".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等组成的意义结构.美国加纳多小学的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学校文化的真正内涵,让我们真切地体验了学校文化的整体存在.该学校的文化建设启示我们: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只有以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为领导,统率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学校才会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积极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5.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与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当前对劳动素养的倡导其实质是关怀生命发展的劳动者素养。人性中的好逸恶劳特征、劳动形态的智能化发展、劳动文化的身心分离顽疾以及审美情感的技术钳制,构成了劳动课程研制的逻辑基点。“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劳动课程研制需要以学校“毕业生画像”勾连课程目标与内容,通过跨学科实践、关注学习者体验的过程性评价来实现学习者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76.
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情感、母语、情境以及内容的情节。联系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小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我们认为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则集中体现为 :整合情境、情意与情节。  相似文献   
77.
从“汽车制造工艺学”的教学现状出发,根据课程特点与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教学体系化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总体改革方向。通过产学结合、课程设计与课堂作业并行的方式进行了教学创新。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体提高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78.
"适异而育"导向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前提.针对当前国内融合教育文化重视不够、建设水平不高的现状,本研究以共生理论为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G小学的融合教育文化建设实践进行整体观照.研究发现,G校基于共生理论,秉持"以爱为魂"的教育理念,确立了"适异共生"的教育愿景,采取了五大措施,建构了"适异而育"的融合教育文化雏形."适异而育"是融合共生的文化取向,"适异而育"共生文化结构分显性和隐性两部分;重塑价值观,形成教育愿景及目标,提供个性化课程,促进融合教育文化的创建.  相似文献   
79.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学校的国防教育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且不够系统等问题。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基于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大国防教育观”,构建了校本化的大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即以“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健全品格和阳光气质的学子”为价值取向,制定了“新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基于多学科融合的大课程视域,构建了“三维六域”课程内容体系;采取多元协同的方式,开发了立体课程实施体系;注重过程性和增值性相结合的国防教育成效评价,形成了基于大国防理念的立德树人新样式。  相似文献   
80.
高质量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课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通道,高质量学校课程体系旨在成就学生的核心素养,化成毕业生画像。基于此,课程体系须彰显出一致性、协同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高质量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人”与“非人类”行动者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应以毕业生画像为旨归,多主体协作、多资源统整、多场域协同,共同支持本校所有课程的系统规划,通过设计强黏合的课程目标体系,构建深统整的课程内容体系,促进高实效的课程运作,完善高精准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而生成高质量的“本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